西安新闻 长安新闻 高陵新闻 蓝田新闻 周至新闻 户县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西安市 > 周至新闻 > 正文

西安:产业生态扶贫跑出致富加速度

来源:陕西日报 2017-12-14 08:49   https://www.yybnet.net/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

今年以来,西安市坚持精准原则,做足绣花功夫,将产业扶贫融入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格局中,大力发展核桃、苗木花卉、猕猴桃等区域优势扶贫产业,扶贫产业向精准化、特色化发展,实现从“温饱型”扶贫向“发展型”脱贫转变。

金核桃敲开致富门

今年7月,西安市出台《关于依托核桃产业促进精准脱贫的指导意见》。按照规划,核桃产业布局涉及蓝田、周至等六个区县。在蓝田县,60%以上的村子都有核桃,年产值达1.6亿元,成为群众的“致富果”。

近日,笔者来到蓝田县董岭村,全村630人,贫困人口105人,90%以上青壮年外出务工。2016年,董岭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0元,又穷又空的小山村摘掉了穷帽子。这个变化,得益于“三变”改革、科技引领、人才支撑。董岭村有2100亩核桃,占到土地面积的90%。为了抱团取暖,村上先后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制公司、农业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完成“三变”改革,所有贫困户都有兜底。

同样,蓝田县黑沟村也以“三变”改革为契机,做大做强核桃产业,种植面积达到4100亩,成为蓝田种植规模最大的村庄。通过低产低效园改造提升、发展核桃深加工、规划建设核桃主题公园等举措,使全村群众尝到了发展核桃产业的甜头。

“产业扶贫对于贫困户来说,最缺乏的就是技术。”为了让贫困户掌握技术,西安市组建了核桃、中蜂等7支技术服务队,把技术、政策送到全市391个贫困村的田间地头。同时,启动了“四个一”乡土人才培育工程,对1564名种子选手重点培养,一大批农民成了产业脱贫致富的带头人。

目前,西安市核桃种植已达到30多万亩,年产量2.4万吨,成为浅山区和坡塬地区群众增收、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花开富贵有凤来仪

7月份,西安市出台了《关于依托苗木花卉产业精准脱贫的指导意见》,苗木花卉产业涉及周至、蓝田等7个区县,将至少带动2000户贫困户。周至县作为西安市苗木花卉产业发展重点县,更是出台了《苗木花卉奖补实施办法》,对全县新建及升级改造100亩企业、专业合作社给予500元-800元/亩奖补;对所有育苗的贫困户财政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为1000元/亩;从实施建设当年开始分三年补贴到位,加快推动苗木花卉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9月27日,陕西省第一个村级联合党委—丹阳联村党委应运而生,在浙江省挂职干部王乃祝带领下,在竹峪镇张龙、丹阳、鸭沟岭等六个村实施“三变”改革,成立了西安龙阳沟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推进苗木花卉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已流转土地3000余亩,带动贫困户81户221人。

周至县尚村镇张屯村,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今年4月,一片牡丹花海惹来了万千游客。

张屯村村主任张建文告诉笔者:“我们村是传统农业生产村,油用牡丹产业和葵园,是我们从传统农业村向田园观光村转型的第一步。”

据介绍,2015年,张屯村与中冠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将土地交由企业发展油用牡丹。

中冠公司发挥产业优势,陕西供销集团注资2050万元参股,按照“政府+供销社+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让粮农变花农,走上了精准脱贫的道路。

中冠公司依托3000多亩油用牡丹园,开发了200多个品种的牡丹产品,优先聘请贫困人口,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了尚村镇615户贫困群众。

牡丹火了,村子火了,村民们的生活也不知不觉过得红火起来了。村民魏银梅告诉笔者:“咱家里那几亩牡丹田可是我的宝贝,算下来一亩能挣8000多元呢!”

花开富贵,是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意象,美丽产业让困难群众听到了幸福生活的召唤。

小小猕猴桃成大业

猕猴桃是西安市的传统优势产业,2016年底,西安市出台《加快都市现代果业转型升级发展实施方案》,猕猴桃作为西安果业的台柱子,被描绘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周至、鄠邑等6个区县30个镇街都布局着猕猴桃产业,近两年秦岭北麓沿线新发展猕猴桃产业基地3.4万亩。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带动了1984户贫困户种植户脱贫增收。

近日,笔者来到周至县楼观镇周一村,贫困户全部“入伙”有机猕猴桃专业合作社,通过“项目进合作社、合作社带基地、基地连贫困户”的举措,猕猴桃不愁品质、不愁销路、不愁价格,群众稳稳当当把收益揣进了口袋,猕猴桃成了果农的“小金蛋”。通过“互联网+猕猴桃”,这里还成了“猕猴桃淘宝第一村”。

周至县已有果业专业合作社165家,猕猴桃种植农户8.3万户,拥有猕猴桃专业协会7个,产业链日趋完整,走上了规模化、科学化、产业化和品牌化的发展轨道。

今年,西安市大力实施品质改造升级工程,培育了一批精品示范园和龙头企业。周至县建成4个省级生态果园示范村、2个省级农业园区,10万亩猕猴桃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西安猕猴桃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叫响了牌子。

同时,西安市加大猕猴桃产业深度推进力度,将在周至县引资37.9亿元打造终南山暖泉湾猕猴桃小镇暨猕猴桃物流中心,作为陕西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的“周至猕猴桃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获准筹建。

目前,周至县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42.3万亩,产量52万吨,产值达32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猕猴桃生产基地县。

发展猕猴桃产业,西安市把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转化为真金白银,做出了一项“干得了、稳得住”的大产业。

中蜂酿造甜蜜生活

秦岭北麓环境优良,蜜源植物百种以上,每年有5个月盛花期,非常适合中蜂养殖。

2017年,西安市印发了《关于2017年西安市中蜂养殖产业扶贫项目实施意见的通知》。根据规划,西安市将支持秦岭北麓5个区县发展中蜂养殖,三年内带动3000户以上贫困户。

在临潼区小金街道安庙村,44岁的贫困户程会峰告诉笔者:“我是个新蜂农,不懂技术,中蜂成活率低,蜂蜜品质也不高,卖不上好价钱。如今,有了政府帮扶,企业兜底,20箱蜂一年进账1万多元。”

笔者从西安市产业脱贫办了解到,中蜂产业扶贫项目从今年3月实施,涉及5个区县,累计帮扶贫困户1312户,户均收入达到7500元以上,相当一部分群众收入突破万元。中蜂养殖投资小、见效快,不误农时,受到群众欢迎。

为了确保中蜂扶贫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西安市努力推动壮大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引进西安众天蜂业公司开展订单收购,确保贫困户中蜂收益稳定,解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群众吃下了定心丸。此外,西安市还积极开辟义卖、展销会、网络销售等多种渠道,确保蜂农收益稳定。

奶山羊带动发展路

奶山羊养殖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西安市结合区位优势,把奶山羊养殖锁定为主导产业之一,产业布局覆盖蓝田等4个区县,将带动2300户贫困户。

经过积极探索,西安市形成了“企业(园区)+”模式,实现了奶山羊养殖贫困户稳定增收。

笔者来到蓝田县三官庙镇龙门村,村里所有贫困户入股鑫龙门科技有限公司发展奶山羊产业,建成了陕西省(鑫龙门)循环经济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共吸纳全县631户贫困户社员入股。2017年,蓝田县发展奶山羊产业受益群众1.3万人。

为了促进更多的贫困人口通过奶山羊产业脱贫致富,西安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以村为单位,贫困户为主体,让贫困户分享全产业链发展收益,以产业规模发展带动脱贫,使奶山羊产业“小散乱”局面得到改观。

据统计,目前西安市奶山羊存栏量20.08万只,羊奶年产量达到14.12万吨。目前,西安市形成了“龙头企业+畜牧技术服务部门+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组织+贫困村(户)”“专业大户示范+贫困户”三种模式,通过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合作组织培育提升行动、龙头企业壮大行动、扶贫模式示范行动、羊乳消费宣传行动五大行动,奶山羊产业正在稳健发展。

乡村旅游风光无限

今年西安市印发了《关于依托旅游产业促进精准脱贫的指导意见》,按照规划,乡村旅游产业布局覆盖秦岭北麓沿线8个区县,将带动贫困户1500户。按照规划,到2018年将创建60个市级休闲农业示范园,2个西安市休闲农业扶贫示范园。

蓝田县玉山镇的山王村,过去是无人问津的穷村庄。谁能想到,一片金黄的油菜花让他一夜成名,搭上了乡村旅游的顺风车。

这个贫困村是如何实现弯道超车的?用村支书王宏安的话说:“别人卖核桃、搞养殖,我们卖风景。”

山王村位于秦岭深处,四季温差小,犹如小江南,发展旅游业占尽天时地利。2014年,村上成立了旅游公司,主打油菜花发展乡村旅游,经过三年的成长,全村56户贫困户221人整体脱贫。

曾经的贫困户韩磊告诉笔者,以前全家人靠四亩地种粮过活,一年下来满打满算也就4000块钱收入。“现在,我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把土地流转给村上的旅游项目,自己在家门口的水上乐园打工,一年有万元收入。”韩磊一脸笑容。

村支书王宏安介绍说,2014年,山王村从群众手里流转260亩土地种了油菜花,一下子引爆了旅游市场,村里还搞了特色种植,兴办水上乐园,组织群众办起10余家农家乐、家庭旅馆,全村人均年收入达到12500元。

旅游火了,激活了农村经济一池春水:以前卖不出去的蓝莓,现在20元保底被游客一抢而光;妇女、老人在家门口卖起工艺品、野菜,旺季一天进账100多元。

今年4月,花海梯田也让长安区美美地火了一把。长安区将利用3年时间,建成万亩油菜、油葵基地,实现“花海梯田”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西安市大力扶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资源整合的特色产业连片发展模式,实现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双赢。

下一步,西安市将按照“两嵌入、一强化、两提高”工作思路(即:把农户分散经营嵌入集体经营,把贫困户单独生产嵌入产业链条;强化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户生产资料参与度,提高贫困户劳动力创收能力),强力推进“十百千万”产业扶贫工程,扶持苗木花卉、乡村旅游、中蜂养殖等十个扶贫主导产业,培育100家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现代农业园区,发展1000户以上增收示范户,带动1万户以上有产业需求的贫困户脱贫增收。

新闻推荐

西安7区县普高全达“省标”

12月8日,华商报记者从西安市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推进会暨高中教学竞赛活动表彰会上获悉,省级示范高中实现涉农五区二县全覆盖。莲湖区、灞桥区、临潼区、周至县、蓝田县、鄠邑区、高陵区7个区县和国际...

周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周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西安:产业生态扶贫跑出致富加速度)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