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系协调建设的通信基站,方便了村民与外界的通信联系。
后黄池村是周至县楼观镇三家庄的一个自然村。因其地处秦岭黄池沟中,从关中环线沿黑河东岸进山还需走6.7公里。通往后黄池村的山路,是一条宽阔平整的水泥路,路边矗立着崭新的太阳能路灯,在危险路段还有着绿色的防护栏杆,让人感受到一股蓬勃向上的新气象。
今天,这条路是后黄池村村民的脱贫路、富民路。然而两年前,还是这条路,却是阻碍村民们脱贫致富的一大障碍。当年后黄池村的这条山路是一条年久失修的反沙路,紧邻河边的部分路基已被水毁“掏空”,个别路段路基已经塌陷,十分危险。提起当时的路况,村民叹气说:“这是通往村里的必经之路,汽车不敢走,就是骑自行车、摩托车,遇上下雨天,也是寸步难行!”此外,这条路还连着后黄池村最大的村办集体企业香菇种植厂。短短五百米的山路成了制约整村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但苦于没有资金,村民期盼多年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2017年5月,曲江派驻后黄池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苏仁勇入村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他着手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村民普遍关心的通村路问题。苏仁勇回忆说:“要想富,先修路。修路是脱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交通问题也是推进脱贫工作的基础性工作。”通过研究国家关于脱贫开发中的交通帮扶政策,苏仁勇不但找到了关于落实交通扶持的政策依据,并且多次奔走在市县两级相关部门,积极为村上寻求项目支持。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反复对接,周至县交通局和发改委答应出资修建关系着后黄池村发展的通村路和生产路。在曲江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2017年7月和11月,后黄池村的通村路和生产路分别开建。修路施工的日子里,苏仁勇冒着酷暑,带着包村干部现场督导施工建设。山区空间有限,严重影响施工视野,吊车投放水泥管道难以入位,苏仁勇二话不说跳进基坑,指挥水泥管道放置。在他看来,每一处的衔接都关系着防汛通畅和道路通行安全,容不得丝毫马虎。在修路的过程中,一些年轻力壮懂施工的村民也积极加入到施工建设中,连离得近的老奶奶都每天烧好水给施工队工人解暑……随着新路顺利建成,村民们高兴地说:“往后,咱就再也不害怕颠咧,这就是咱的富民路!”
路虽然修好了,但苏仁勇的心还是没有放下。因为村民们说,新路蜿蜒曲折,弯急、坡陡、临河道路多,尤其是冬季,秦岭山中雪大路滑,不安全。为切实提高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苏仁勇又申请了专项扶贫资金,在急弯和易发生危险的路段安装了总计1000多米的防护栏。
在黄池沟的山路两侧,一根根洁白的太阳能路灯在郁郁葱葱的树木间格外显眼。山里人多年的习惯,天黑了就睡觉,所以到了晚上,山沟里就是漆黑一片,四下里一片寂静,唯有潺潺的水声和一两声鸟鸣,后黄池村经过移民安置搬迁和灾后重建等几轮安置工作后,留在村里的多是孤寡老人,而且山村居民多是分散居住,夜间出行难一直是村民们的一大难题,村民出行常常是“朦朦胧胧深一脚浅一脚”。2018年9月4日,经过驻村工作队的不懈努力,曲江管委会出资的71盏太阳能新式路灯装进了村里。村民们高兴地说:“这71盏路灯,不仅照亮了我们的回家路,也照亮了我们的心。”
后黄池村之所以闭塞落后,一方面有交通不便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信息不畅。“驻村工作队一进村就常常处于与外界失联的状态。”苏仁勇回忆说,当时向领导汇报工作,我们都是要到山外去打电话或发短信。因为没有信号联系不上,他甚至被领导批评过,亲戚朋友也为找不到他而担心。“知道山里信号不好,镇上通知开会也是让外出办事的村民或村干部带话回来”,通信不畅已成为阻碍后黄池村整体经济发展的一块绊脚石,这也更坚定了驻村工作队下功夫解决村民面临的通信难问题。
因为村子位于秦岭山中,施工量大,网络难以维护等原因,导致商谈2个多月没有进展。但苏仁勇书记并没有灰心,他带领驻村工作人员迎难而上。针对施工难题,苏书记与电信公司不断探讨,终于达成共识。通过敲定细节,找到了最佳施工方案,2017年11月底,后黄池村通村光缆投入使用,村民们终于可以在家里看电视,打电话,用微信视频聊天了。
一条通村路,连通了山里和山外;一条通信电缆,打破了山里人的闭塞。随着村民观念的变化,山里的农产品陆续外销,让村民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随着村办企业香菇种植厂经营逐渐走上正轨,三家庄村副主任彭文斌高兴地说:“苏仁勇书记对我们的帮助大得很,村里点滴变化都有他的辛劳和汗水。”
■文/记者王远之
图/记者张曦王远之
新闻推荐
□记者原登荣“周至县厚畛子镇老县城村是一片净土,有‘陕西香格里拉’之称,是一个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村里的石...
周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周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