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苗裔
今年42岁的李拴民,是彬县底店镇中心小学教导主任,同时也是五年级数学老师。李拴民有着与常人一般普通的外表,但他身上却时刻散发着山村老师特有的朴素。与李拴民交谈时,他谦虚的语气,谨慎的模样,认真的态度,无一不体现出为人师表所具有的一切优良品质。
18岁参加工作
是学校代课最多的老师
底店镇经济并不发达,教育环境比较简陋。24年前,刚刚高中毕业的李拴民,经过教师考试,被分配到教师稀缺的家乡——店乡(现底店镇)牛堡村完小。“刚被分到学校时,土木结构的瓦房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全校6个年级130名学生,包括校长在内只有8名老师。”这是李拴民任教时对学校的印象。
由于原有老师年纪普遍偏大,精力相对缺乏,因此18岁参加工作的李拴民就成了教师中的“骨干”分子。因为年轻,李拴民不但担任六年级数学课老师,还兼代二年级语文,一个星期的代课量为24课时,一天上课超过4节(当时一个星期上6天课),还不算早读和自习课,是全校最繁忙也是最累的老师。对于这些,李拴民并没有什么意见。“当时只觉得年轻,能分担年龄较大老师的负担,辛苦一下没什么。”
最喜欢的职业是老师
学生最喜欢的老师是李拴民
“我很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不但可以教书育人,还能为贫困的家乡做贡献!”对于当老师,李拴民颇有感想,24年的山村任教生涯让他始终对教师这一职业怀有崇高的理想,让他的精神生活非常富有。由于上课敬业,在学生心中李拴民一直是一名慈祥且具有亲和力的老师。上课时,学生不但听课认真,还很喜欢在课外向他求教,和他进行“心灵”沟通。
“我代过课的学生,小学毕业后,都会给我送一个笔记本,上面写满了他们对我的印象和想要对我说的话。”李拴民说。在李拴民办公桌的抽屉里,记者看到了一封已上初中的学生写给他的信:“李老师,我现在上初中了,也认识了一些老师和同学,虽然他们对我很好,但我仍很怀念你。我知道我和同学们给你添了很多麻烦……”提起上一届毕业班的学生,李拴民坦言,虽然他们学习不是很好,而且很调皮,但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孩子们很懂事。24年来,李拴民所带的学生中,有34人考上大学,其中两人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这对于一名山村教师来说无疑是一座丰碑。
学习计算机知识
成为学生心中的“知心大哥哥”
虽然李拴民是一名小学数学老师,但他很懂得“与时俱进”,学校办公室配上电脑后,他利用课余时间上网学习到了各种网络知识。申请了QQ号码并对学生公布,因此许多小学已毕业多年的学生遇到问题,都喜欢在网上找他聊天,这让他成为了学生心中的“知心大哥哥”。
多日前,一名高二辍学到外地打工的学生在网上找到李拴民,表示家里人在看到他打工一年毫无成果后,让他去县里的职教中心上学,他不知道自己是该重返高中还是职中(职教中心),想请李拴民给“支招”。李拴民告诉他,一个错误的想法会让人遗憾终生,知识就是财富,应该重返校园,且不管是高中还是职中,都应坚持读下去,不应半途而废。最终,这名同学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了重返职中。
妻子的默默支持
造就了痴心坚守的山村教师
因为种种原因,2010年前,任职底店镇牛堡村完小,担任老师和校长的李拴民,经常留宿学校;2010年后,年满40岁的李拴民任职于底店镇中心小学,担任教导主任兼数学老师,因家距离学校30里路,仍然经常住校,很少回家。“学校已经成了我的第二个家!感谢妻子,体谅我,支持我,专心顾家,从而让我安心教书!”李拴民说,如果说二十四年如一日的教师生涯是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那么,这些光荣使命的背后更离不开妻子的默默支持!(D)(6)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沈广睿)家住彬县义门镇录长村一组的师春玲一家已有半个月没回家了。半月前的一个雨夜,师春玲家的8间房屋地面和墙壁出现大小裂缝不下上百条,裂缝最宽处能伸进一只胳膊。据了解,事发后镇政...
彬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彬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