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工作者为村民演出
本报记者 杨波海
2012年,咸阳市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突出重点,力求实效,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顺利完成了年初既定的各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积极构建文化“大厦”,有力促进文化惠民上水平上台阶,取得了显著成果。
疏通资金“瓶颈”
争取项目及资金成效显著。文化工作经费紧缺,但任务繁重,为了确保文化工作各项任务的完成,我们先后到中省争取建设经费共计5825.5万元。其中:宣传文化专项经费70万元、基层文化设施维修改造专项补助费190万元、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1140万元、中央补助地方文化体育与传媒事业发展专项资金850万元、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补助经费402万元、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431.5万元、非遗保护专项资金145万元、村级文化器材配送专项经费480万元、广电中心建设70万元、电影《城市门》拍摄补助经费50万元,为加强咸阳市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重视惠民工程
“两馆一站一室双通”建设进展顺利。完成了秦都、兴平、旬邑、乾县先进文化县创建以及彬县、礼泉、乾县、兴平四个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工程建设任务;争取资金6200万元,立项建设市群艺馆,争取到省上资助咸阳市秦都区等六个县市区的“两馆”改造扩建项目,争取到了2013年度泾阳口镇、云阳镇、兴平丰仪镇和淳化润镇四个重点镇文体综合中心建设项目;完成了两个文化中心、30个文化活动室和240套村级文化活动室的器材配送任务;完成了全市有线电视未通达的2740个村的“村村通”和38417户农村“户户通”的设备安装试点工作,完成了8个县区86个乡镇2017个行政村“农村广播应急网”建设工程设备安装工作;建成农家书屋工程1378家、数字化农家书屋130家,实现了2777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
提升服务能力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公益文化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文化受众人数较之往年明显增加。全市实行“两馆”免费对外开放以来,仅市图书馆今年读者已突破26万人次,图书外借26万册次,阅览点外借3万册次,流动服务车外借2.6万册次;市群艺馆免费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培训5000余人次,文化专题讲座100余场次,培训农民工子女63场次3000多人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有序推进。认真督导完善了咸阳市农村数字电影放映体系,健全了公益电影放映机制,全面完成了公益放映任务,开拓了电影放映市场,增加了电影放映经济效益。圆满完成了每个行政村每月放一场数字电影的任务,全年共放映公益电影33752场,收费电影4970场,观众人数达600万人次。农村数字电影放映工作有序稳步推进。不断加大对媒体播出系统的安全维护和督查力度,检查完善了全市五个发射站的改造工作,不定期组织全市广播电视台和广电网络分公司进行安全播出应急演练。全年两个调频广播播出15808小时,电视三个频道和槐山转播台播出25524小时,继续保持了“零事故”和“零插播”,确保了十八大和咸阳市“两会”期间的安全播出。(B)(12)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杜孟飞)为确保困难群众过一个欢乐祥和的春节,2月7日到2月8日,彬县利用2天时间,由13名县级领导带队,对全县13个镇的困难户进行集中慰问。慰问对象主要包括鳏寡孤独、残疾人(含智障)大病返贫、天灾...
彬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彬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