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个学生的爱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爱”是责任的体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也搞不好教育。面对一群自尊敏感、情感脆弱、人格特征还不明显的孩子,教师除了履行自己“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外,还必须付出无私的爱心、真实的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爱是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此,作为教师,必须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身体状况、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兴趣爱好、喜怒哀乐、知识基础、学习成绩等方面。这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只有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爱是关怀。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教师如果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就会赢得学生的信赖。这种关爱就会变成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就会乐于接受认可老师,教育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关爱学生,把爱洒向每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教师爱的温暖。这种关爱需要真正落实到教师的言行中,体现在师生之间的交往中。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对学生的体贴入微、关怀备至的爱至今仍传为佳话。
爱是尊重。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应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一个教师只有理解、信任并尊重自己的学生,才会被学生尊重、信任与爱戴。
爱是宽容与理智。“教育者最可贵的品德之一就是对孩子深深的爱,兼有父母的亲昵、温存和睿智的严厉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那种爱。”这种爱是世上最崇高、最无私、最理智的爱。由于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各不相同,从而使他们的行为习惯与学习能力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对学生的教育就要有耐心与理智。既要管教,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要遵循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但是宽容与理智不等于放纵。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迁就、不放任。
教书育人任重道远,需要的是极大的耐心与发自内心的爱心。如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自己的良心、诚心、真心、善心和爱心去关心教育每一个学生吧!
(作者单位:彬县城关小学)(E)①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杜孟飞陈亚婷)从1月20日开始,彬县坚持小型多样、丰富多彩、健康有益、节俭安全的方针,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冬春文化惠民活动,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据悉,文化惠民活动至2月16日结束。春...
彬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彬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