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鹏
拜家河村位于彬县太峪镇以西7公里处,为彬县、永寿、麟游三县交界的地带。史书记载:该地早在汉唐时期被称为宁和镇,为内地商业交易的重镇,后来演变成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相传,有一天,一位老者来到宁和镇,口中念念有词劝当地居民离开。几日后,一道水墙铺天盖地而来,将兴盛的宁和镇淹没,从此之后,远离家乡的人们每年清明聚集到河边祭祖,日久天长,人们便将这条河称为拜家河,把顺河接待亲朋好友的村庄,称为拜家河村,取代了宁和镇的地名,沿用至今。
拜家河村的历史源远流长,传说故事精彩神奇。传说西凉奇女樊梨花受命征西,在征西途中,她辅佐薛丁山,操练兵马,驰骋于拜家河的河川山间,并在这里修建点将台、养马城等军事设施。据说某年伏天大旱,河流干涸,樊梨花心急如焚,策马扬鞭,奔驰在拜家河沟沟渠渠中寻找水源。这时天空一声巨响,只见马蹄过处清泉涌出,军民一片欢腾。人们为了纪念樊梨花的名字,村民们世代广种梨树,此地便成为彬州梨最早的栽植区,时至今日,于是每到阳春三月,都引得善男信女蜂拥而至参加庙会。
20世纪60年代,拜家河村群众利用当地的水力资源,建起了彬县第一个水力发电站,解决了全村人的用电问题,此后又相继建立了5座水磨坊,修筑河堤30多里,改造良田万余亩。2011年,该村累计投资2700万元建成新居212户,安装太阳能路灯63盏、热水器46个。村委会一班人,带领全体村民推广科学种田,依托川道区位优势、自然优势、农业资源优势和文化优势,打造出了一批特色产业,村里开发出原生态体验游,一幢幢民居拔地而起,告别了土窑洞。
如今,随着经济收入的提高,拜家河人的生活质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穿衣变得时尚,出行有了汽车,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真正达到了丰衣足食,人们的消费意识、健康意识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B)(12)
新闻推荐
本报讯(赵攀)今年以来,彬县纪委从严肃查办违规违纪案件入手,聚焦主业主责,多措并举,力促“两个责任”的落实,成效明显。清理调整内设机构和分工。县委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办公室设在县委办公室,对全县党...
彬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彬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