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的教育出现了诸多新问题,引发了一些莫名的争执和恐慌。非议最大、聚焦最高者莫过于当今的教育惩戒问题。
何为“惩戒”?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其解释是“惩者,以正其心也”,“戒者,以戒不虞”。归根结底,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戒不虞”,通过正心笃行,纠正不良行为,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康健的发展。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教育始终存在并践行着“惩戒教育”,且经久不衰、行之有效。“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棍棒出孝子”、“严师出高徒”,弘扬“惩戒教育”的箴言轶事不胜枚举,成功的典范更是家喻户晓。今日的“狼爸”、“虎妈”也是大有人在,值得借鉴。
纵观古今,横察中外,“惩戒教育”作为一种行之有效、必不可少的教育方式,始终都在普遍地存在、实施。
可惜,我们今天的教育现状却是“谈惩魂飞”、“言戒魄散”。原本合情合理甚至合法的“惩戒教育”,今日却沦为不可逾越的鸿沟,演变成“素质教育”的红线,任谁也不能越雷池半步。如此一味地夸奖赏识,娇惯纵容,让许多温室的花苗经受不起半点挫折,稍有不适便哭天喊地、寻死觅活,跳楼、割腕之类的教育悲剧愈演愈烈。因此,笔者“愚者见愚”地认为“惩戒教育”不可废除,还需弘扬,更需改进。“惩戒教育”与“快乐教育”犹如一块磁石的两极,不可偏举偏废,简单化一必然失其根本。
“惩戒教育”固然不可或缺,但时过境迁,也应与时俱进,完善创新。当今实施“惩戒教育”必须遵循理性化、科学化、人性化的规则。“理性化”是指理智对待学生的过错,绝不感情用事,借题发挥的迁怒于学生,小题大作的借学生撒气,肆意践踏学生的人格尊严;“科学化”是指惩戒要讲求方式方法,惩戒仅仅是依赖的手段,而非终极目的,既要一视同仁、还应因人而异,既要言传身教,更要以德服人;“人性化”是指教育者时刻应怀着一颗仁爱之心关爱学生,理解学生,自始至终把他们作为有血有肉、有情有感的人来尊重、来教育,而非无知无觉的桌椅板凳般随意敲打。
理性的“惩戒教育”需要爱心、细心、耐心的精心呵护,切忌急躁、盲动、粗率,切莫摧残学生的肉体,践踏学生的尊严。既要避免采取一些过激甚至极端的行为方式“越位惩戒”,还应防止出现一些过度甚至变态的不良后果。像那些撕裂耳朵、刺伤身体、伤害身心的所谓“惩戒”,绝非“理性惩戒”,断不可取,还须严惩不贷。即便是“理性惩戒”,也应遵循“攻心为上,惩戒为下”的教育理念。
所以,我们既不能盲目采用“一骂二打三侮辱”式的“惩罚教育”,更不能受一些不良事件的影响而因噎废食,放弃了对学生正面引导、适当惩戒的“惩戒教育”。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学生生存生活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为了达到这个理想的终极目的,理性的“惩戒教育”必不可少,必须坚持。(作者单位:彬县水口初级中学)(E)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冯旋)11月4日上午,彬县消防大队联合县教育局为辖区公刘小学举办了内容丰富、紧张逼真的消防应急演练。上午9时30分,随着公刘小学广播响起,演练正式开始。在向指挥中心报警的同时,学校开始组...
彬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彬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