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聪梅是一名学前教师,月薪千余元。打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她就一直在永乐学区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二十三年来,她始终把培育下一代作为自己至高无上的事业,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模范履行职责,勤教敬业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用爱心书写自己的教育人生。
1990年3月,王聪梅刚当上学前教师,被安排到安家河小学任教。安家河村属于北方典型的沟壑小村庄,山大沟深,两山夹一河,信息闭塞,出行很不方便。村民居住星罗棋布,学生上学、放学回家,都要跋山涉水,通过这条小河。河上没有桥,来往的人们蹚着河水过河。学生每天天不亮,就得带上干粮,背着书包去学校。王老师家离学校也有十多公里路,她每天早上很早就去河边等学生到来,然后让他们排成一列,手拉手,心连心,一同过河。有的学生太小,自己不能过河,她就背他们过河,直至把他们一个一个都接过河道,才一同到学校。到了中午,王老师热好学生及自己带来的干粮,熬上一锅热乎乎的稀饭和孩子们一起吃,然后给这个复式班学生上课。下午放学,又来到小河边,与他们手牵着手,把他们一个一个送过小河,让他们都能找到自己回家的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往复循环。她用爱心架起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
后来王聪梅被调到红岩河任教。她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中,爱岗敬业,关爱学生。2008年秋天,学生张利,刚来班上时,学习大大滞后于其他同学,而且缺乏学习的兴趣。经了解,这是一个生在不幸家庭中的孩子。父亲去世,母亲患病,家庭十分贫困,一家人的生活只能靠亲戚、邻居的周济。这种不幸的家庭环境使这个学生幼小的心灵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产生很强的自卑心理。面对他,王老师知道他最需要的是什么,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让她下定决心:心灵的创伤要用“心药”医治。平日里,王老师利用课余时间跟他谈心,鼓励他“人穷志不能短”;天冷了,她提醒他加厚衣服;没钱买文具,王老师把口袋中的钱递到他的手里……当看到他的手上长满冻疮时,王老师就把自己以前一双新买的手套送给他。他把手套紧紧地贴在胸前,眼泪汪汪地向王老师鞠了一躬,然后说:“老师,我会努力的!”听着他动情的话语,王老师的心被震撼了。她再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一个老师只要以一颗真诚的爱心对待自己的学生,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后来这个学生振作起来了,学习进步得很快。
由于丈夫常年在外打工,王聪梅便成了一家之主。在学校,她每个月才挣三十元;在家里,还有孩子在等着她,一大堆家务在等着她。一个初冬的星期五,上完最后一节辅导,已经六点多了,上小学的儿子哭着要回家,她这才想起因为常在学校住,已二十多天未回过家了,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她骑上自行车,带上儿子驶入沉沉的夜色。天黑路滑,迎面射来的汽车灯光照得她眼前一片迷茫。霎时,车子摔倒在阴沟,母子俩都受了伤。孩子手破了,疼得直哭,她说:“别哭了孩子,要坚强一点,要像个男子汉,先用纸包在上面,妈妈回家给你抹药!”然后她推着自行车,带着儿子一瘸一拐地走回了家。其实王老师的心在滴血,没有不疼爱孩子的妈妈。可是她从来没有抱怨过,为了更多的孩子,苦了自己一个孩子,在她看来很值得。其实,这种情况也不是头一次了。那晚回到家已是十点多钟了,面对家人的埋怨,她淡淡地说:“我总不能丢下学生不管吧!”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一个普通人的执着的爱。就这样,王老师用自己的勤勉和智慧解决了多少个教育的难题,用自己的深情和爱心帮助了多少个困难的学生。
多年来,王聪梅从不旷课,也很少请假,更不耽误学生一节课。即便是身处艰苦环境、收入微薄、生活清贫,但她依然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她以朴实的师德风范,爱生如子的教育情怀,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诠释了一个人民教师的崇高品德。纵然岁月消逝了她的青春,可她还是默默地奉献,用博大的胸怀拥抱山区的孩子,她用自己那颗真诚炽热的心,将她点点滴滴的爱洒满学生的心田。(E)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马沅聪)12月19日,市文明办和新浪咸阳主办的2014年咸阳市“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图片展暨新浪咸阳丝绸之路博览会巡展(秦都站)在秦都区美迪地产国金购物中心广场开幕。据悉,本次“讲文明树...
彬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彬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