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席博平)近年来,彬县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来抓,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引领,大力实施“用公益广告扬善、用身边好人向善、用道德讲堂育善、用志愿服务行善”四大道德建设工程,努力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有力地提升农村文明程度和群众的道德文明素质。
实施“环境大整治”工程,让村庄面貌靓起来。全力推进农村城市化管理工作,完善县、镇、村“三级城管网络”,按照“拆建刷清”“四步工作法”,加强指导、检查、考核、督办,对农村环境进行综合整治,从根本上改变农村道路不畅、饮水不便、柴草乱堆、脏水乱泼、垃圾乱倒的问题。加大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全面实施文化图书室、互助幸福苑等“十进村”和清洁能源、互联网等“六入户”工程,力争在每个镇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一个垃圾填埋场,在每个村建设1—2座垃圾台、配备1—2名保洁员,在每户实施“一池三改”(沼气建池与改圈、改厕、改厨相结合)工程。实施“花园彬县”建设工程,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院在绿中、路在树中、人在景中”的理念,将林业重点工程实施、杂果经济林建设、绿色家园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农民增收相结合,重点发展花卉苗木、干鲜果品和珍贵树种等产业,将生态亮点打造成旅游景点,串联景点成景区,不断加快“花园彬县”建设,让农村增绿、环境增美、农民增收。
实施“文化大繁荣”工程,让镇村品位高起来。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大佛寺石窟为龙头,以公刘文化为品牌,以工业、生态旅游为特色,全力推进旅游产业大发展,不断改善农民居住环境,提升城镇建设品位。按照新建、改建、拓建三种模式,不断完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使青少年宫、文化健身广场、农家书屋等各类文化阵地实现全覆盖。同时,以县文联和各类群众性文化社团为依托,组织农村“五老”人员成立乡贤文化队伍,进一步挖掘、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域特色的剪纸、陶瓷、泥塑、刺绣、戏曲、花灯等民间工艺项目和民俗表演项目,培育一批文化特色户、文化大院。按照“一月一主题、月月有活动”的基本思路,突出“三下乡”、“科技之春”等品牌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进一步丰富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实施“乡风大转变”工程,让文明新风树起来。充分利用“两台四网一报一刊”等媒体,借助公益广告、道德讲堂等载体,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宣传氛围。截至目前,全县共建设“文明礼仪墙”30面、“善行义举墙”42面、“和谐平安墙”58面、“绿色环保墙”22面、“美德故事墙”38面,建成水口镇馨苑社区新二十四孝手绘一条街、炭店镇河西社区文化长廊、太峪镇拜家河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竹板木刻墙、龙高镇龙马村民俗馆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宣传阵地。(B)(16)
新闻推荐
本报讯(杨波海)3月19日至20日,市文广新局和市群艺馆在咸阳图书馆大楼联合举办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培训班,重点进行非遗基本知识和省市级非遗项目的策划、包装、申报等技能培训。来自市直相关...
彬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彬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