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凡(右一)带领志愿者进行公益活动(资料图)
本报记者 邓晓青 孟利明 吴萍
“我来自农村,穷苦中长大,深感生活的不易和干事的艰难,看似微不足道的帮衬、无关紧要的提携,就能改变穷苦人的一生。因此,无论自己是贫穷还是富有,坚持做好事、做善事、感恩社会的心从未改变。”——题记
好人卜凡,走了。
2015年10月18日晚,卜凡去世,年仅43岁。
去世前2天,卜凡刚刚被授予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称号。
10月23日下午1时,彬县北极镇礼村,卜凡出殡。秋叶低垂,泾河哽咽。
卜凡家的院子里,大门外,村里的巷道上,村外的大路边,人群黑压压一片。
正忙着收苹果的陈军礼放下手中的活计来了,“哪怕再忙,也要送一送这好娃!”70岁的他风尘仆仆地从5公里外的义门镇赶到北极镇礼村。
古渡环卫所何亚妮,从咸阳赶来了,她带着众多受过资助的环卫工人的嘱托来了,“说好的重阳节一起活动,你怎么就走了啊?!”
“老人还在,儿子还小,你的志愿者活动计划正在实施,我们的商会正在壮大,你怎么就撒手人寰了?!”邠州商会张强泣不成声。
和陈军礼、何亚妮、张强一样,四里八乡认识的和不认识的村民,帮助过和没帮助过的环卫工人,同过事和没同过事的镇干部、商会代表,还有省上市上县上闻讯而来的亲朋好友们,都不约而同地来了,送好人卜凡最后一程……
哀乐低回,悲声四起。鲜花簇拥中的卜凡,小平头,乐呵呵,还是那么可亲、和善。
卜凡很平凡。贫苦出身,草根起家,两手泥一身土艰难创业……
卜凡在贫苦的农家长大,“我和他一般大,既乖又没脾气,心肠还好,在村里上学,经常把自己吃的东西让给别人,谁家里有事,打个招呼就到。”礼村村委会主任武宏训说。
“他爸他妈就是个老实人,他也是个实在娃,从没见过他耍怪捣蛋,小的时候经常帮人拾麦草,挑水,干啥都像回事。”卜凡个头不大,在村里老人的眼里,他干练、心志大。
“坐个车车走城里。”卜凡18岁外出打工,农村孩子进城,从最脏最累的活做起。
从货场搬运到砖窑背砖,从下井挖煤到上房做泥瓦工,从卖零碎的小地摊到当司机开大货车……遭过白眼,受过欺辱,吃过苦头。(下转A2版)
短评
好人卜凡用他短暂而光辉的一生,为我们讲述了从草根到企业家所做好事、善事的历程,他向我们深刻阐释出做好事不在于贫穷或富有,也不在于所做事的大与小,而在于心中肯于帮扶、善于助人、乐于施济,那么,你就是高尚的,你就是值得尊敬的,你的精神世界就是富有的。
卜凡有悲天悯人的众生情怀。因为他出身农家,历经坎坷,深知受助或被帮对于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影响,这种情感世界的成长和共融,孕育了他乐善好施的宽广胸襟,更为可贵的是,他在一点一滴的生活中发现并勇于帮人助人,并且将此作为一种生活习惯,常态性地为大家做事,那么其精神的可贵之处就一览无余了。
卜凡精神的光芒是发散性的。他热爱生活,影响教育员工孝老敬老;他不仅自己帮助人,还组建志愿者服务队;他从身边的人帮起,逐渐扩散到更远……卜凡用他的温暖传递和精神感召,为社会搭建起道德的丰碑。
好人卜凡,用他的一言一行为我们定义出一个好人的标准和要求,用他的一点一滴为我们示范了做好事的简单和坚持,更为重要的是,以举手之劳,力所能及做起;以感恩之心,帮扶他人为乐;他启发和教育我们怀感恩之心,对待身边的人,对待生活,对待社会。
好人卜凡走了,但他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好人卜凡未走,好人卜凡会更多,卜凡精神,永放光芒!(B)⑦
新闻推荐
“欢快的乐曲,优美的舞姿,嘹亮的歌声……”2月1日晚,在2016“我的梦·彬县梦”春节群众文艺晚会现场,由彬县20名大学生村官自编自演的情景剧《农家乐》特色节目让群众心里乐开了花,更让整个会场高潮迭...
彬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彬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