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珍老师课余时间常和班里的象棋“高手”过招。
本报记者 沈广睿
枣园镇距长武县城约15公里,一所名为枣园九年制学校的讲台上,活跃着一位支教女老师,她克服重重困难,在平凡的岗位上播洒着满腔热忱,她就是九年级教师王宝珍。
说服家人 她带着6岁的儿子去支教
王宝珍今年31岁,来枣园九年制学校支教已有3年,她本是县城丁家中学的语文教师。3年前,王宝珍主动报名来支教,还把6岁大的儿子也带来读一年级。“我是从农村出来的,知道农村孩子需要优质教育资源。”王宝珍说,支教一直是她的愿望。由于丈夫在县城工作,出差、下乡是家常便饭,家中还有老人需要照顾。于是,她便想把儿子带到农村上小学,以便看管。家人起初并不同意,认为乡下的生活环境和教育质量不利于儿子成长,年迈的父母也担心小孙子会吃苦。王宝珍努力说服家人,最终把儿子一同带到枣园九年制学校寄读。
在王老师的宿舍记者看到,房子内摆设简单整洁,课桌上摆着备课用的笔记本电脑,两把椅子及一个简易衣橱旁是一张1.2米宽的床铺,母子俩晚上就挤在上面。王老师说,每天早上六时多起床,有时顾不得安顿儿子吃完早餐、上学,她就去教室陪学生上早自习。下了晚自习后,还要辅导儿子做功课。如今,儿子渐渐习惯了农村小学的生活,结识了不少同学。她欣喜地发现,原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子长大了。“带儿子来枣园,我不后悔。学习落下了还可以补,这种生活的磨炼是一种财富。”
枣园九年制学校李晓勇校长说,农村学校的学生基础较差,两极分化较严重,王老师进行分层教学,不放弃每一个成绩差的孩子。她几乎每晚都要给班上住校的学生进行补习。王老师很有亲和力,跟学生打成一片,别看她是一位女教师,却常跟男学生一起下象棋、打篮球,很受学生欢迎;她教学功底也很深厚,课堂效率高,在她带动下,去年八年级的教学效果非常好。
生活中的母亲 错误中的大夫
交往中的挚友
王宝珍老师告诉记者,作为寄宿制学校的教师,工作琐细而繁重。尤其是学生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弱,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点点滴滴老师都得操心。要让学生成才,身心健康成长,就必须关心爱护他们,做他们的知心人,把“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晓之以理、持之以恒”作为关心学生的座右铭。
班上农村进城务工、父母离异家庭的孩子占大多数。在细致、耐心的工作下,他们都能自强、愉快地在这个和谐的班级大家庭中生活、学习。还有一些班上的“留守孩子”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九年级学生惠梦鸽、张瑞婷告诉记者,班里有的同学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发生了不良的改变。为此,王老师给学生分组,利用QQ、电话等形式,让学生常和家长联系,进行交流,汇报他们在校的情况。
王宝珍说,我心中始终记着这样一句话:做学生生活中的母亲,错误中的大夫,交往中的挚友。短暂的时光里,我不但得到了家长的放心,学生也更有了学习的动力,我所带的班级也很快成为班风正、学风浓的先进班集体。
她无怨无悔 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
王宝珍老师说,作为教师更应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创造强项,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长处和闪光点,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项,抓住每一个教育良机,适时表扬、鼓励。体贴后进生,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自尊心、自强心,不让后进生成为掉队的孤雁。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管理、自己发展,逐步形成一个健康向上、团结协作的班集体。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优化了班级文化环境,丰富了学生精神生活,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无论是教学还是教研,无论是纪律还是成绩方面,王宝珍所带班级在校、乡、县都名列前茅,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赞誉,多次受到上级部门的表彰。10多年的教育生涯,王宝珍老师始终坚守着一腔热诚一腔爱,她眷恋山区这片黄土,更眷恋山区的孩子。王宝珍说:“我庆幸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最光辉的事业,我将无怨无悔耕耘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让生命之花永远绽放在这希望的田野!”(D)(6)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张蓉实习生任莹李丽莎)8月24日,长武县人民法院干警在院领导的带领下分赴该县相公镇马槽沟村和相公村,与结对帮扶点的镇村干部和群众见面,听取意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和困难。在马槽沟村,法院...
长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