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存虎社火头帽
本报记者 刘伟
在戏曲演出和耍社火时演员必须装扮出场,除了身穿各种款式的衣服以外,头上还需佩戴各类造型的帽子,然而,这种用于戏曲和社火的头饰制作是工匠纯手工制作的,其在制作过程中,每一顶帽子造型、花纹、饰件等都要熟练掌握。在咸阳市长武县地掌镇司家河村就流传着这一技艺,名叫司存虎社火头帽制作技艺,主要为当地及周边地区民间社火表演提供头帽装饰,作品远销彬县,甘肃宁县、西峰等地。
司存虎社火头帽2000年前主要用于戏曲装扮,之后主要用于社火装扮,其代表作有帅盔、尖盔、王帽、红纱帽、相帽等二十余种帽子,还有大中小额子。
司存虎社火头帽制作工艺流程繁琐复杂,主要分为九道工序,第一步是打褙子,用面糊将麻纸按斜顺纹交叉粘成褙子,一般粘10层和12层两种,将褙子粘在墙上晾干。
第二步是镂刻图案。取两层褙子,将事先准备好的图案样本附在上面固定好,随后用刻刀按图案进行镂刻,取掉多余部分,用纸条将两层图案对接后,便成为成形褙子。
第三步是烫折造型。用熬制的骨胶涂刷成形褙子边缘部分,自然晾干,用烙铁烫折造型。烙铁的温度为靠近耳朵时有烘烤感即可。
第四步是缠铁丝。将铁丝剪成长一米的小段,用木泥模同向搓铁丝,顺势将纸条缠在其上备用。
第五步是上铁丝。用舌尖舔舐纸褙上胶面,舔舐时唾液的水分和温度很容易融化骨胶,又很容易晾干。
第六步是熬制胶泥。胶纸的配制比例为三斤大白粉,三两骨胶,一斤水。熬制时随用料的多少,可按比例灵活掌握。使用猪尿泡的原因一则可以保温,便于巩固胶泥温度,二则牢固。
第七步是起峰构形。先用粗细相宜的尖口起子,在原已镂空的平面褙子上,边捏起子挤出胶泥,边移动构形,胶泥隆起和平面褙子一起形成云龙、凤鸟等图案。起峰时,要屏住呼吸,一心一意,否则,线条将粗细不匀。粗细起子线条搭配,构成精美浮雕式图案。自然晾干后,再上一层骨胶。
第八步是着色。原料以金粉、银粉和油漆为主,用排笔或毛笔根据需要,按块面着色,晾干之后再上一层清漆。
最后一步是组装。先组装小件,后组装整件。如帽翅,用16号粗铁丝绕簧制翅柄,用细铁丝绕簧制皮珠和插花柄,并将铁丝簧固定在帽翅或皮珠、插花上,将装好簧的帽翅、皮珠插花与额子或帽子的前后部件、帽穗等加以组装,压折好铁丝扣件。
司存虎社火头帽制作技艺不仅拥有悠久的历史,更蕴藏着蓬勃的生命力。但时至今日,能掌握司存虎社火头帽制作技艺的人屈指可数,为使这一技艺得到传承,司存虎及其弟司存孝(已故)在发展和传承过程中注重收集禙样,已整理成套,目前儿子司春旭夫妻正在对此项技艺进行不断学习和完善。(C)(5)
新闻推荐
长武县冉店中心小学小记者陈悦秋天真美!黄灿灿的菊花迎着风儿翩翩起舞,带露的红叶,在空中飘飘悠悠地翻飞,鸟儿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儿,但在我心中最美的还是让人心旷神怡的果园。我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苹...
长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