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长武新闻 > 正文

母校的记忆王筱斌

来源:咸阳日报 2013-10-16 02:20   https://www.yybnet.net/

怀旧是中国人常有的情愫,我也不例外,常常想起我的母校——彬县中等师范学校。

我是彬县师范学校90年代的学生,20世纪末进入学校读书。母校远离县城,背靠紫薇山,面朝古泾水,周围有农田、梨园,门前有条公路穿过。走进校园,更叫人流连忘返。一进校门是松柏苍翠的林荫下青砖铺就的中路,中路的两旁分别是两个圆形的大花园,花园后最开始是我们的教室,进校后的第二年就拆掉,在它原址上一半建起了教师的单独生活小院,一半盖起了陪伴我们两年的教学楼。教学楼后是第二阶,学生宿舍楼,以及教师食堂和“学生餐厅”依次排开。“学生餐厅”名为餐厅,其实原是一个简易的学生礼堂,里面的结构简单设施简陋,除了舞台和观众席外别无它物。叫它“餐厅”一是遇到吹风下雨,它便成为同学们首选的就餐地点;礼堂前是一块体育场地,很紧凑地安排着几座砖砌的简易乒乓球台,除了课余运动外,在晴天可以兼做我们的餐桌。球场的右侧仍然是一条中路将它与两层教师的宿舍楼隔开。教师宿舍前有一个长方形的梨园,里面栽种着彬县的特产彬州酥梨,一到夏季金黄的梨儿便不时引得大家嘴馋,但没有同学摘梨儿尝鲜。沿着中路而上又是一个层面,上面一整块地是我们的操场,三块简陋的篮球场和一个简陋的足球场很是合理的分布。操场里挨校园的一面种着许多的垂柳。每到春天柳条婀娜多姿,随风飘舞,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柳树下是花坛,里面种有火红争艳子粒众多的石榴树和初春竞放炫若黄花的迎春花,间隙点缀着一年常开不败的月季,以及四季常青的冬青黄杨。

记得操场的南墙外有一汪四季清澈的山泉,清冽香甜自然可口的泉水在夏天一直受到我们的青睐,为了能享受到甘泉佳饮,许多同学不怕辛苦,绕一大圈的山路,却依旧乐此不疲。那情那景恰如晋代文人陶渊明诗中所写,让人留恋忘返,怡然自得。

有人问我,在母校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曾不假思索地说,读了一些书。在母校看过的书或多或少还是很有印象。尤其是前苏联的教育名著《教育诗》,还有一本影印的《历代诗评》,繁体字本,上下两册,自己的印象很深。再就是阅览室里的《文史精华》、《红楼梦学刊》、《新华文摘》等纯文化系列的杂志,当时给自己了一些新奇和明朗。那些时间,有的学友常常痴迷于画室,或忘情于音乐,或淋漓于体育,而自己只是躲在书堆里,打发时间,好像蚕儿一般,吃桑叶,蜕皮,结茧,等待三年后蛹化蛾出的那一刻降临。

母校的生活对我们来说尽管最初是新奇的,后来又有点老套,但毕业后又让人回味无穷,感觉在校的日子幸福像花儿一样。课程设置的“本末倒置”到毕业才感到它的合理,数理化让位于体音美,三字一画加普通话五者合格才发毕业证书。喜欢打乒乓球,好,让你喜欢个够。连续一个月,每节课两个小时,不换对手,很是单调的练习。美术课的傻坐练素描眼力,还有永远唱不完的123和五线谱。最后离开母校的那一天,那是领到毕业证书以后,在校门口,大概十来分钟的停留,看着校门,心里想这就算是自己人生旅途的一个站点吧。

再见了,母校,怀念母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怀念和我生活了三年时光的每一位老师和学友。

(作者单位:长武县初级实验中学)(E)③

新闻推荐

赵小宁三尺讲台演绎精彩

本报记者马沅聪从办公室到教室,不到100米的距离,他却需要比别人多许多的时间才能走完,因为从2000年开始,一副拐杖他再未撒手,但是,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地冻天寒,他从未因病痛耽误过学生的一节课。他就是身...

长武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长武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母校的记忆王筱斌)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