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伟
在基层工作,每一件事情都要和群众面对面交流解决,来到这个陌生的村子,如何能更好融入群众是我一直考虑的问题,但在和群众朝夕相处的日子里,融入群众并非我所想象的那么难,群众的热情与好客使我倍感亲切。
驻村的日子正值收获时节,龙头村的群众忙着采收苹果和玉米,有些农户忙不过来,我便主动去帮帮忙。“这苞谷长得跟棒槌一样,看来今年产量可不低啊!”“这是苹果幼园里套种的,还可以吧!”午后,三组村民李亚惠正在门前剥玉米。“这苞谷真是不错,就和她人一样,你看长得多心疼。”一旁的几位群众有说有笑。和她的几句寒暄,使我自然而然地融入到了群众当中,于是我便坐下来帮着剥玉米。这时热情的李亚惠大嫂递过来一罐红牛饮料,再三推让后,李大嫂硬是将饮料塞进我的手中。在随后的日子里,每每遇见村民,他们都会主动和我打招呼,问我“冷不冷”、“吃饭怎么弄”,亲情般的嘘寒问暖,使我深深感受到村民的质朴、善良与热情。
有人说群众工作不好干,并把其总结为“难缠”二字,但我认为,只要和群众认真沟通、讲解,他们就能理解并不是我们“不好说话”,也就能理解“这样不行”的回答,并不是在有意为难自己,而是工作程序所需。
那是11月13日下午,四组村民曹艳凤的亲戚来村委会为曹艳凤的儿子开具贫困证明,但由于表述不清,跑了好几次,开具的证明都没有达到幼儿园的标准。“咋弄的,还是不行。”次日上午,他又来村委会要重新开具证明。为了使其不再跑冤枉路,于是我便和他耐心沟通,详细询问开具证明缘由,经过数十分钟的交流,终于弄清了意图,开具了贫困证明。看着新开具的证明,曹艳凤的亲戚递上烟,高兴地笑了。
和群众的交流接触,使我感觉到群众都是讲道理的,所以,在工作中不能做高高在上、盛气凌人、让群众敬而远之的“干部”。要放下架子,掏出真心,贴近群众,用眼观察,用心聆听,只要真正替群众着想,做到用心和群众交谈,用热情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和他们坦诚相见,这样我们所开展的任何工作都会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拥护。(B)⑧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红实习记者穆琳家住长武县的刘同(化名)和王磊(化名)同住一村而且是邻居,可两年来两家一直因庄基界畔纠纷闹得不愉快。最近,刘同垒了一道简易砖墙堵住了王磊的通行,更是将双方矛盾升级,于是王磊...
长武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长武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