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桦
开栏语: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和咸阳市两会精神,本报特开设《新常态新目标新举措》专栏,专访各县市区(含高新区)主要领导和市级主要部门的负责同志,就做好2015年工作的新思路、新要求谈体会、讲认识、定目标、议措施,为全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今年,长武县将按照‘稳增长、转方式、促改革、抓法治、惠民生、保稳定\’的总要求,深入解放思想,从严管党治党,努力打造‘一城三基地\’(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和陕西重要的现代能化基地、绿色果品基地、省际物流集散基地),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幸福新长武!”3月1日,长武县委书记任杰在谈起今年长武的发展方向目标时掷地有声。
对该县未来发展,任杰充满信心。他表示,围绕今年既定的思路和目标,该县将做到“八个坚持八个推进”:
坚持三产互动,推进产业升级。优化工业布局,抓好煤电工业园建设,延伸泾河工业走廊,完善煤化工业园基础设施,“两大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亿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果业和家庭农牧场,打造“长武苹果·红动中国”品牌。实施“农民增收十大工程”,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积极引导全民创业,培育各类市场主体,全力打造陕甘宁边际非公经济投资“洼地”。
坚持投资引领,推进项目建设。将今年确定为“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突破年”,年内实施项目93个,总投资266.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0.3亿元。规范项目招投标工作,推行“双信封+摇号”制度,确保项目建设阳光、透明、规范。
坚持以城带乡,推进城乡一体。年度投资8.48亿元,实施“城建十大工程”,规划建设唐文化一条街、民俗文化胡同等街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加快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推进亭口国家级重点镇建设,扮靓亭口、相公、巨家、洪家“四个大门”,提升县域整体形象。大力推广绿色生态、矿区服务、休闲旅游、观光农业、商贸服务等五种新模式,推进中心村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深化“城市容貌大提升、农村环境大整治”活动,市场化推进垃圾集中清运,健全城乡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加快“美丽长武”建设。
坚持民生优先,推进社会建设。计划总投资8.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5亿元,着力办好“民生十件实事”。成立旅游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完成32所中小学校“双高双普”工作任务,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创新扶贫机制,制定差异化扶贫政策和帮扶项目,改过去的“面”上扶贫为“点”上扶贫。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维护社会稳定,全力创建国家级平安县。
坚持生态立县,推进治污降霾。深入推进“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持续开展违法排污企业排查整治活动,不断加大包括煤矿采空区、压煤村等在内的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系统推进小流域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水生态保护等工作,积极探索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和损害赔偿机制,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瞄准新目标 展现新作为 ——2015年咸阳市卫生重点工作解读
本报记者薛璐充分发挥新农合制度保障力,人均筹资水平提高到500元;建设高效运行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40元;进一步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综合能力……3月11日召开的全市卫...
长武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长武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