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淳化新闻 > 正文

风箱:逐渐远去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淳化李师风箱

来源:咸阳日报 2013-09-03 23:29   https://www.yybnet.net/

风箱

本报记者 任莹

风箱也叫风匣,是一个长约1米、宽约30厘米、高约60厘米的箱子,由木箱、活塞、活门构成,用来鼓风,使灶火旺盛。位于渭北高原南塬的淳化大地,家家户户的灶头,几乎已经见不到风箱的身影了,只有在一些农家,还有人在使用风箱。但李师风箱的制作技艺,却因为它的独特而被保留下来。

据记载,清末民初,在河南省孟津县油坊街,家家户户以制作风箱为生,李克俭祖辈也不例外。他的父亲就是当地制作风箱的高手,李克俭从小跟父亲学做风箱。17岁那年,李克俭一家逃难落户到淳化县润镇街五一村,以做风箱养家糊口,并将这一技艺带到了淳化。他的风箱由于做工精良,风力强劲且耐久而被人们所称道,人称“李师风箱”。而李克俭的外甥张振乾,三岁随父亲逃难到淳化,十三岁拜舅父为师,学做风箱。传说张振乾跟舅父学做风箱,每当做风舌等技术尖端,舅父总是单独操作,振乾多年不得要领。2001年,80岁高龄的李克俭在去世前,把制作风舌的秘密传授给振乾,使得这一技艺流传至今。在人们逐渐不使用风箱的今天,找张振乾打造风箱的人仍不间断。

李师风箱在制作时,选用上等桐木、楸木、槐木等木材作为制作材料,用各类木工工具进行制作。它的风力极强,不亚于风机,在农村,特别是边远经济不发达地区,人们用它可以省电、烧火做饭。据说,风箱一般有三种声:木声发闷,尖声刺耳,钢声响亮风力强,而李师风箱则是钢声。在受潮、暴晒的情况下不变形、不改声、不减弱风力;稍动拉杆,就能产生强劲的风力,省力好使。就是这过硬的品质使得李师风箱逐渐走出了淳化,在泾阳、旬邑、礼泉、耀县等地打响了自己的名号。70年代,李师风箱曾在咸阳参加技艺表演,获得好评。

作为一项手工技艺,李师风箱是具有独特功能的文化遗产,它不仅是李师思维与物质观念的产物,更是顺应时代和人们的需求而产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它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如今,在它逐渐淡出人们生活的视线时,仍在发挥着闪光的影响,我们也相信,在风箱从人们记忆中逐渐远去时,人类文明史上将留下它的重要印迹。 (B)(12)

新闻推荐

对后进生转化工作的几点思考

淳化县官庄中学白志恒老教师总有这样的感叹:“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教育的这种反差告诉我们,对后进生这样...

淳化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淳化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淳化表彰教育先进2013-09-11 02:31
猜你喜欢:
评论:(风箱:逐渐远去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淳化李师风箱)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