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咸阳 今日兴平 今日三原 今日泾阳 今日武功 今日乾县 今日礼泉 今日永寿 今日彬县 今日长武 今日旬邑 今日淳化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今日淳化 > 正文

地坑窑:关中民居“活化石” □关中人

来源:西安晚报 2020-10-25 02:21   https://www.yybnet.net/

地坑窑旧貌陶浒 绘出入地坑窑的斜坡通道作者供图地坑窑内的渗井作者供图

地坑窑,也叫“下地窑”“地坑院”等,顾名思义,就是在长宽几十米的方形地坑,深入地下若干米,再将四壁掏出若干窑洞,形成“下沉式”井形四合院。地坑窑属于我国传统穴居建筑重要组成内容,其建筑历史渊源悠久。资料显示,地坑窑建筑可追溯至仰韶文化时期,在许多遗址发掘中,都有圆形或方形的地坑式窝棚,有台阶供上下,为地坑窑的雏形。

建筑专家称地坑窑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凹在地下的村庄”“人类穴居的活化石”“刻在大地上的符号”,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据了解,陕西省三原、淳化、永寿、旬邑等一带塬区,村民住地坑窑的传统已有近千年历史。

地坑窑是在一定地域、自然、经济、技术条件下,经长期发展与演变形成的,体现和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从历史传承看,地坑窑代表了一个时代,更孕育了以黄土、土塬为主要特征的渭北民居文化。学者王益辉在其论文中,称赞地坑窑为“关中民居活化石”。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关中地区地坑窑建设的兴盛时期,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在当时人口政策影响下,农村居所需求压力很大。在渭北一带农村塬区,修建地坑窑简单经济,还能解决孩子结婚住所难题,成为塬区农村人的首选。目前看到的地坑窑,绝大多数都是那时候建造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居住地坑窑的人家日渐稀少,废弃的窑院或填没或塌陷,没有了往日的繁华。

一个周末,笔者自驾车沿着三原县城关中环线向北,一路上塬到新兴镇,专程参观地坑窑。在此,有两个村子还有地坑窑旧址,一个是张家窑,已开发成文化景区,涵盖了地坑窑、崖窑等传统建筑;另一个便是著名的柏社村,有保存最完整的地坑窑建筑聚落。柏社村,因历史上广植柏树而得名“柏社”,始建于晋代,距今1600多年。据介绍,目前柏社村核心区集中分布有225院下沉式地坑窑,号称“天下地窑第一村”。村落周边为典型的渭北台塬田园自然景象,台塬地貌特色突出,植被茂盛,环境优美。据村内宣传资料介绍,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通往照金、马栏、延安的要道,红军和八路军都曾在此设立过交通站。村内保存完整的同家小院地坑窑,作为关中特委地下交通站,老一辈革命家习仲勋当年多次在此窑洞居住,已成为红色教育的一个亮点。2013年8月被国家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2014年3月,柏社村又被住建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命名为第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地坑窑民居建筑,凝聚了渭北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从民居建筑角度看,虽然地坑窑建造技术谈不上什么高精尖,都是在乡村“老把式”的经验指导下,利用农闲时节,纯人力建造而成,但是其居住功能甚至超过了平原地区农村瓦房,优点有以下方面:

一是居住舒适,功能完备。地坑窑的院子为方形,长宽约十余米,深六七米,形成一个天然的“天井式”窑院。从建筑功能看,地坑窑充分利用黄土的蓄热和隔热性能,自动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冬暖夏凉,非常宜居。窑院内有多孔窑洞,一面为两孔,可分为主窑、副窑、厨窑、牲口窑、粮窑、柴草窑、门通道窑等各种功能窑。各窑也有讲究,据当地村民介绍,主窑为坐北朝南的左边这孔窑洞,为长辈居住,其余论资排辈所用。窑洞内砌土炕,留有炕门,面积占据窑洞空间一半。寒冬时节,一抱玉米秆塞进炕洞,火柴点燃,一缕温暖的火苗蹿起来,窑洞瞬间温暖如春;炎炎夏日,外面热浪滚滚,窑洞却凉爽无比,晚上还需盖被子,可谓天然空调。除此之外,还设有出入窑院的缓坡通道,从距离窑院更远的地方打一斜坡,地面上的人通过这斜坡通道,穿过院中一孔窑门洞便可进入。在张家窑村,笔者见到一位八旬老太太正坐在自家门口,老人家摇着蒲扇,指着自家楼房前废弃的那个地坑窑说,这个窑是1958年修建的,住了6代人,最多的时候,住了近20口人,虽然现在居住条件好多了,都住上洋楼了,但自己还是非常怀念过去的岁月。

二是密闭性好。地坑窑的窑顶四周长满杂树、蒿草,非常茂密,同时在院中还栽有高大的树木,人在远处平地,只见树冠、树梢,不见房屋,在远处很难发现住有人家,具有很好的私密性。当然,高大的树冠,也起到了安全提示作用。按照当地农村传统习惯,只要老远看见地坑窑中的高大树冠,乡邻们便知道前面地坑中有住户,会绕路而行或前往串门,否则会跌入深坑中。正所谓“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平地起炊烟,闻声不见人”的真实写照。

三是防洪防涝防旱。虽然地坑窑普遍建在地势高的塬上,但饮水、防涝和防旱的设施绝不能少,主要依靠土窖和渗井。相对关中道来讲,渭北农村还是缺水的,土窖的底部铺一层料姜石,起到自然净化水的作用,在丰水期能大量收集雨水冰雪,在缺水期能供人畜共用。深约十米的渗井,井口上缩小成一小孔,比地面略低,用来收存雨水,同时兼具排水功能,防止在地坑窑形成内涝。

这些年,无论是张家窑,还是柏社村,除塌陷和废弃的地坑窑之外,多数地坑窑都按照民宿要求,统一进行修复,保留了传统风格,仅有少数还有留守老人居住,午饭时节,不时看见,地面上阵阵炊烟袅袅升起,还有的窑院进行了商业开发,建起了窑洞农家乐,生意红火,给这静谧的渭北塬农村增加了生机。

新闻推荐

淳化县自然资源局多措并举做好信访工作

阳光讯(记者赵小康李瑜)2020年以来淳化县自然资源局将信访工作作为工作重点,多措并举做好信访工作,及时化解矛盾隐患,促进了该...

淳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淳化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地坑窑:关中民居“活化石” □关中人)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