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杨永茂老人。 本报记者 李军朝 摄(C)(5)
泾阳县云阳镇入口处有一幅巨大的广告画,画里的内容是当地一位知名企业家陪同温家宝总理视察的场面。
这幅画的主角之一就是现年64岁的泾阳县泾云集团董事长焦志学。9月5日上午,我们来到云阳镇焦家村焦志学的家。走进挂满字画的书房,焦志学高兴地对我们说:“你们是来自小平家乡的记者吧,我前不久才去过广安呢。”侃侃而谈的他,在我们说明来意后,接着说道,“我曾经还和小平同志一道看过‘演出\’呢!”
1986年7月,作为乡镇企业家代表,焦志学进京开会。在向一位中央领导汇报乡镇企业的发展情况后,这位中央领导对他说:“小平同志非常关心你们乡镇企业发展,你们回去后,把中央的精神好好地传达下去。”
听到小平同志这么关心乡镇企业的发展,焦志学一连几天辗转难眠。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全国最早的乡镇企业家,焦志学打心眼里对小平同志改革开放政策充满感激之情。“我生长在农村,改革开放前,不要说办企业,就是房前屋后多栽两棵果树都要当资本主义尾巴割掉。现在有了好政策,不仅我富了,还带动了群众发展大棚蔬菜,家乡人民的日子也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我多想当面向小平同志汇报啊。”焦志学说,“当时我只是一个小小的乡镇企业家,小平同志日理万机,我哪有机会见到他老人家呢。”
机会终于来了,一天,焦志学从一位朋友处听说,当晚有一个歌舞团要进京演出,小平同志要和其他的中央领导一起去观看。焦志学跑遍所有在北京的关系,和其他几个乡镇企业家找到了四张门票。“当时门票分为红、黄、绿三种,我拿到一张红色门票,就坐在小平同志后面几排,小平同志的一举一动都能看清楚。”焦志学说,“当晚我都没怎么看文艺表演,就在后排盯着小平同志。小平同志和其他中央领导谈笑风生的模样与我在电视上看到的没什么差别,就这样,我和小平同志一道看了‘演出\’。”
对于农村改革中涌现的乡镇企业,小平同志说:“农村改革中,我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最大收获,就是乡镇企业发展起来了。”小平同志对发展农村经济,办好乡镇企业的肯定,无疑对焦志学是巨大的鼓舞,从此焦志学的企业发展更为迅速,如今已发展成为泾阳县、咸阳市乃至陕西省最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泾阳县由此而成为西北五省区最大的蔬菜生产县和全国重点蔬菜产地之一。富裕起来的焦志学没有忘记小平同志“先富起来的要带动其他人共同富裕”的殷切期望。怎么让家乡尽快发展起来?两次到过广安的焦志学认为,广安的发展模式很值得借鉴。
2009年,第一次到广安的焦志学,除了在邓小平故里缅怀小平同志之外,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了广安发展红色旅游和特色观光农业的经验。并向政府建议要保护好红军在泾阳县的各个遗址。
今年7月30日,第二次到广安的焦志学被广安铺天盖地感恩小平的声势所震撼,他看到广安人民一刻也不忘感恩邓小平、怀念邓小平,在感恩活动中迸发出更大的发展活力。回家后,焦志学联手当地企业家、群众,筹建云阳红色革命纪念馆,并得到当地各届的大力支持。“建纪念馆,就是要让我们云阳人民世世代代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加快发展,与全国人民一道步入小康社会。”焦志学最后说道。(B)⑩
新闻推荐
老张的儿子参加高考,一家人为即将出来的成绩焦虑不安。孩子奶奶说:咱孩子考个二本就好了!老张怒道:上那破二本干什么!?老人困惑地说:去年老王的孩子考了二本,你不是说很好么?人家孩子考个二本就“很好”,可...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