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视察陕西省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小记
□ 记者 唐冰
6月初的三秦大地,各类农作物长势喜人,苗齐苗壮孕育着丰收。泾阳县王桥镇北峪村“旱腰带"上,15000亩酿酒葡萄基地满目翠绿。
“水管是哪里生产的?可以用多长时间?每个滴孔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发问的是全国政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张庆黎。6月2日这天,他率全国政协视察团在陕西省就“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现场视察。走进葡萄基地,张庆黎俯下身仔细查看,并不时询问着身边工作人员该基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详细情况。
负责人介绍,由于土地贫瘠,北峪村原本亩均最好收成只有百十来元,差的时候连种子和人工费都包不住,不少村民由季节性抛荒变成常年抛荒。如今,村民们主动将地“交"了出来,栽植酿酒葡萄,进入基地工作,年底还有分红。
而该基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自2014年8月建成以来,年节水达到87万立方米,年均增加产值876万元,村民们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千条线、一根针,最后还得落实在田间地头,体现在粮食增收、农民受益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会长赵铁锤对于该基地节水工程表示赞许,他认为,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核心问题是建设和管理如何结合运行。他建议,要加强动态跟踪和日常管理,进行市场化运作管理,激活农民积极性,真正让农民受益、让投资者受益。
夏收时节,“八百里秦川"腹地一片片金色麦浪。
“这个小麦颗粒虽小,但是很饱满。"在泾惠渠总干渠13斗渠系改造工程地头,张庆黎从当地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才“出壳"的麦仁,放进嘴里嚼了嚼说道。“今年是个丰收年,这个丰收主要靠的就是种子和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泾阳县县长张渭激动地说道。
小农水作为农田水利的“毛细血管",是影响农业发展和粮食增产的重要因素。受特定自然地理条件影响,陕西省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频繁,因此,多方式多渠道助推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成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水流到哪里,哪里就是生命,没有水利建设,农业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闫冰竹建议,要充分发挥金融杠杆对财政的放大效应,积极探索政府补助、财政贴息、融资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引导银行加大对农田水利的信贷补偿力度,尽快完善或者建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
位于兴平市丰仪镇的丰仪水利管理站主要负责着庄头镇、丰仪镇基层水利管理及服务工作,该站目前配备8名工作人员,主要职责为承担辖区内的防汛抗旱,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与运行维护的技术指导等工作。
“除了硬件设施之外,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人,在机构建设、人的定位,包括管理体制、人员培训等方面,陕西都做了成功的探索。"全国政协常委、农业部副部长张桃林指出,除人才外,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应和保护性耕地更好地结合,特别是旱作农业技术等,要从农业角度协调好两者之间衔接、适应、结合的关系。
“树木三分栽七分管,农田水利三分建七分管,光建不管事倍功半,又建又管事半功倍,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看似小,但实际上非常重要,没有这个小,再大的水库、再大的干渠、再大的泵站、再大的决心都是没用的。"张庆黎在视察中指出,只有在小型农田水利上做“文章",才是解决农业命脉“最后一公里“问题的有效捷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铭实习生党博)10月11日晚上11时许,咸阳市泾阳县高庄镇村民杨某一家遭到数十人刀棍袭击,杨某当晚送医抢救后不治身亡,其父母及妻子全部重伤,目前仍在医院救治。12日上午11时许,在泾阳县高庄...
泾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泾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