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泾阳新闻 > 正文

桑梓情深泾水流长 记著名作家白描和他的《天下第一渠》

来源:咸阳日报 2018-09-11 18:48   https://www.yybnet.net/

作家白描

本报记者 高彦民 孟利明

泾水绵延,游子微澜。

白描的《天下第一渠》即将付梓出版,这本近40万字反映郑国渠前世今生的纪实作品,以一个文化学者的视角探解泾阳这块土地的文化密码。作为土生土长的泾阳人,在跋山涉水、寻访溯源之后,几易其稿,多次校正,其桑梓情结一览无余。

笔墨是乡音,笔端是乡情。

“郑国渠是中国古代时间最早、规模最大、渠道最长的水利工程,她具有神秘的传奇色彩,郑国渠的建成,不仅造福了百姓,富足了秦王朝,而且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加速了历史的进程,作为中华文明的诞生地、中国农业文明和农耕文化的塑形,从民情文俗到公共价值观的支撑,体现了这块土地最真切的表情,这种典型标本的典范作用,值得并且让我有责任去破解。”白描若有所思地说。

在白描看来,郑国渠是泾阳的骄傲,是咸阳的骄傲,陕西的骄傲,中国的骄傲。生于斯,长于斯,白描用情用心用笔感受历史给这块土地的馈赠,那是一个乡人的内心图腾,更是一份远方游子的深情寄托。

历史回响 游子情思

2016年,郑国渠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被授予世界级“金名片”的崇高荣誉,其奠基作用和现实意义无疑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故土的点滴变化,都能让游子心里泛起一串串的涟漪。白描对家乡的情愫,融在血液中,渗透在了骨子里。

“家乡的郑国渠申遗成功,标志着它作为一种文化被继承和延续,而且已经融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和保护中。这真的是激动不已。”白描这位游子的牵挂这一刻被唤醒。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经久流传,妇孺皆知。在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从南方到北方,从东部到西部,地质地貌差异很大,水资源和水环境各不相同,人类生存和发展经常受到洪灾或者旱灾的侵扰和制约,一部中国文明发展史,一直与国人治水的历史结伴而行。中国人尊崇大禹,不管在防洪领域,还是在灌溉、航运、供水等领域,任何成功的水利业绩都被视为大禹事业的再现、大禹精神的回归。在这个历史过程中,秦人治水,创造了辉煌的业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公元前256年,秦昭王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修建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工程历时5年,于公元前251年建成。

修建郑国渠是秦王嬴政登基当年做出的最重要的一项决策,公元前246年动工,公元前237年完成,历时10年,从泾河引水东注洛河,总长三百余里,灌溉土地四万顷,从此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灵渠始建于公元前218年,完工于公元前214年,历时四年,全长近80里。都江堰、郑国渠、灵渠并称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历史的回响,故土的情思,白描有着别样的感慨和深思……

郑国渠是一条政治渠、历史渠,更是一条文化渠。秦王政元年(前246),其时韩国因惧秦,欲“疲秦”之计献策修渠,遂派水工郑国入秦,献策修渠,藉此耗秦人力资财,削弱秦国军队。在识破此计后,秦人却化敌为友,完成了这一史无前例的水利工程,不但没有消弱秦国,反而促进了秦国的强大。地处西陲的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成为战国七雄当中最为强大的国家,为秦国完成统一中国的霸业打下了基础。《史记·河渠书》记载:“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折今110万亩),收皆亩一钟(折今100公斤),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

谈起郑国渠,白描如数家珍,2262年前的郑国渠遗址尚在,它的故道上,后世接续秦帝国的事业,修建了一个又一个引泾水利工程,这些渠水还在流淌,现在的泾惠渠就从我们村前流过,家乡人叫它大渠。一辈又一辈人,早就习惯了它的存在,就像习惯门前的路,南边的塬,北边的山一样,在他们觉来,那是老祖宗留下的造化,如同把土地、屋舍、村庄留给他们一样。它与地里的庄稼、屯里的粮食有关,与农时节令、雨晴旱涝有关。它有干渠、支渠,枝枝叉叉地流经一个又一个村庄,一个又一个乡镇,流出泾阳,又流进三原、高陵、临潼、富平等县。干渠宽阔的堤岸,是人走车行的道路,支渠的小岸,是阡陌便道。大人们在渠水浇灌过的土地上劳作,孩子们在大渠里凫水,在小渠岸边割草,蹦蹦跳跳从窄窄的渠岸小道去上学。很多村名都和大渠有关,大渠拐弯的地方,有个村子,就叫它拐渠村,渠水绕着村子拐了一个湾,就叫它湾子杨,有斗口的地方,就叫它斗口于村。它从古老的时光里走来,伴随着故乡的岁月,伴随着一代一代人的生命蜿蜒前行,它是故乡的组成部分,就像血管是肌体的组成部分一样。人们对它太熟悉了,太过熟悉,就觉得寻常。

如今,郑国渠被授予崇高的荣誉,赋予人类文明创造的历史性意义,并向全世界予以昭告。当故乡人民获悉这一切,一定会因此而激动,而骄傲。那些正在大渠岸边劳作的父老乡亲们,一定会重新打量那流过村前千年的大渠。

跋山涉水 寻访溯源

2017年3月,泾阳县县委、县政府的邀请如同鸿雁传书,让白描辗转反侧,梦回故里,“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家乡的殷切召唤与他一直的夙愿完全契合,白描匆匆收拾行囊,踏上归途。

2017年4月,带着对家乡风土的一份虔诚膜拜,白描开始了他泾河流域的文化探寻之旅。从甘肃、宁夏开始追根溯源,访山问水,实地踏勘,劳顿和辛苦,荆棘和险峻,恰恰为作品聚集了更多的素材。一个多月让他对泾河有了更加直观、切身的感受。

其间,白描结识了泾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成存义等一帮热心泾河文化的乡党,无疑,这种结缘让他对泾河流域有了更为深层次的了解。在大量走访的基础上,白描寻找文案、历史典籍、传说、故事,获得了更为翔实的基础材料。

对200多人的走访,近千里的跋涉……白描七上郑国渠首、张家山,在领略壮美风景的同时,更在汲取历史的丰厚营养,那些民间的传说,官方的记载,如同一粒粒珍贵的种子种在了白描的脑海中……

“《天下第一渠》以一种开放式的结构写一条大渠对一方土地的滋养——这条大渠犹如大地之乳,它源自久远的中华农业文明的最初曙光,催生出璀璨的农耕文化之花,哺育了一方土地上丰硕的物质果实和精神果实,塑造了一种特别的耕稼人生。而通过由它衍生的诸多‘毛细血管\’,也可视为‘枝枝蔓蔓\’,由微观而宏观,破解一方土地的文化密码。”白描对郑国渠的感受感悟寄于此。

历史沉思 文化感念

走过千山万水,白描对泾阳的文化感悟越来越深,也更加钟情,触摸斑驳之后,是一个文化学者的思考。

在他看来,泾阳的历史文化彪炳千秋。从《诗经》到《战国策》,从《史记》到《汉书》,从史典记载到民间传说,从实物存证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泾阳的历史文化积淀非常雄厚。

“而且泾阳地处黄河流域关中平原的中心地带,黄河流域,特别是黄河的支流泾河渭河流域,是中华农业文明、农耕文化的发源地,而2200多年前郑国渠的兴建,使得泾阳和周边泾水灌区更成为中华农业文明农耕文化的典型标本,这块土地上,藏着中华文明的很多文化密码,要认识我们这个民族,要认识优秀中华传统精神、传统文化,解读这些密码会让我们有曲径通幽之感,会让我们进入直达事物本质的认识通道。”白描对家乡的深切感悟,溢于言表。

但从泾阳的发展来看,其革命文化、红色文化也成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八路军改编旧址,八路军总部旧址,安吴青训班旧址,均在泾阳,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也是开展红色旅游的亮点。泾阳商贾文化在汉唐就有传统,明清时有了很大发展,特别在清代达到鼎盛,涌现出众多富商大贾,历史上曾叱咤风云的陕西商帮,大本营和核心力量就在泾阳。”游子的骄傲和自豪,白描如是评价家乡。

泾阳人杰地灵,名人名品品牌文化更是卓著于世。于右任、吴宓、冯润璋、高鸿、李若冰、雷抒雁等,都是泾阳名人,是泾阳文化的杰出代表。

白描的理念中,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一个民族,一个地区,她的文化会像胎记一样,印在这个民族这个地区人的身上。而他认为最为重要的,这就是价值支撑。所谓价值支撑,就是公共价值观,被整个族群、整体大众所认可、所接受、所奉行的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和行为准则。

那么,泾阳人的价值支撑是什么呢?“我认为8个字可以概括:仁义、忠勇、刚正、礼敬。在民族优秀传统正受到各种新思潮、新观念冲击的今天,坚守这种价值支撑尤为重要,练功之人讲究的是气守丹田,我们要像练功之人一样,守住我们的这股元气。”白描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地看待家乡,看待文化。

以文化人,以家为基。白描用他对文化的考量来审视家乡,回望故土,展望未来。

“梦萦故乡”是多年前记者采访时,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对家乡的感受,在挥毫泼墨之后,他会侃侃而谈地说起泾阳的一草一木,一点一滴……游子对家乡的真挚感情,白描更显得情真意切、绵延不绝。

“文化是种凝聚力量,我希望家乡人民首先建立文化自信。泾阳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永远不会消失。泾阳是一个行政地域概念,也是一个文化概念,行政地域概念可能会并转撤消,但一个文化概念却会有持久的生命力,就像有些文化人物,比如于右任,他早就离开了泾阳,他终老于台湾,但他的影响,他的精神,作为一种文化遗产,文化符号,依然牢牢地根植于这方土地。我深信我们世世代代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和农耕文化,一定会像泾河的水一样,源深流长。”

白描,一个文化的守望者、传承者、践行者、开拓者,他把自己对家乡的挚爱与情思全部倾注于笔尖,融进《天下第一渠》之中,以优美的文字向世人讲述着郑国渠在两千多年时空里流传的故事以及由此演绎的文明、文化、价值……(B)(10)

新闻推荐

咸阳市全面启动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办理业务 首次确定14所基层派出所作为受理点

本报讯(记者刘宏良)9月1日,陕西省公安机关港澳台居民居住证申领业务正式启动。咸阳市首次确定了14所基层公安派出所作为受理...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拨响爱的琴弦2018-09-05 17:04
猜你喜欢:
评论:(桑梓情深泾水流长 记著名作家白描和他的《天下第一渠》)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