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建设的秦之泉矿泉水生产项目。本报记者 刘计划王婕 摄(B)(12)
本报记者 王婕 刘计划
阳春三月,莺飞草长,3月26日,初春的泾阳生机勃勃。走进泾阳产业新城建设工地,门户公园的绿地工人正在对绿植进行养护,测绘人员正在进行立标定位,还有工人对防尘网上进行喷淋……
“一定要先把开工建设前的准备工作做好,绝不能影响施工进度;门户公园已建成,5月份就要对外开放,先把绿地管理好,让群众也先享受项目带来的幸福。”项目负责人葛立峰说。
泾阳产业新城项目,是县委、县政府应对划转后,提升县域经济发展,实施的战略性举措。该项目占地约74平方公里,总投资约160亿元。按照“产业高度聚集、城市功能完善、生态环境优美”的总体思路进行打造,确立了“丝路智造高地、国际秦商新城”的发展定位。
“东面是产业区,北面是学校,南面是商业区,这里建设生态休闲区……”产业新城开发建设管委会冯升介绍,产业新城定位是培育1个亮点产业—硬科技创新孵化;打造3大支柱产业—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食品;发展1个特色产业—现代农业旅游的“1+3+1”产业发展体系。
“我们村的群众一直关注这个项目的建设,项目建设快投产早,村上群众就能早到厂子上班。”三渠镇夏村群众吴文运说,建设管委会和厂家还要对村上的群众进行免费培训,让村民就地变工人,实现家门口就业。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进行开发区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类项目建设。泾阳县以PPP模式,加速产业新城建设,让项目成为惠民的重要“引擎”。目前,横贯产业新城东西,承担联通城市示范区与产业区功能的主干路全面开工,已完成了部分路段路灯、电力、通信管道安装;商业绿地、泾惠渠、茯兴路两侧景观栽植完成,道牙铺设完成60%,启动区城市形象初步显现。
泾阳县产业新城副主任张斌告诉记者,目前,产业新城已经签约2个产业项目和上海师范大学(陕西)实验学校一个城市配套项目,另外一个现代物流中心项目马上要签约,随着城市功能区和园区几个项目的建成将带动1500多人就业。(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扫黑除恶是稳定基层政权、得民心的好事,已经成了推动基层各项工作的有力法宝。”泾干街办党工委副书记郑文利说,扫黑...
泾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泾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