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韩承伯
物流设施建设是否过多依靠市场调节和企业投入?这是专家们提出的一个深层次问题。
“菜市场这样的物流基础设施,就具有显著的公益性。总不能让市民买菜还跑几公里吧?这一类型的物流基础设施,不应该完全交给市场和企业,而应该按人口的分布进行合理配套。”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教授郝渊晓说。
专家认为,如何避免企业分头布局造成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提升整个物流业的效率,也是宏观管理者应该考虑的。
“物流设施带有公益属性。比如城市物流,关系着整个城市的生活生产供给,也关系着治堵降污。各个企业自己建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应该建设一批大家都可以使用的公共物流中心,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郝渊晓说,“一些大的快递企业各自在西安空港建配送中心,这样就难免造成资源的不合理配置。应当加强规划和整合,比如,可以建一个能够整合各类企业需求的电商快递物流园,不同的货入不同的仓库、位置,再由二级分拨中心配送。”
被业界誉为“中国陆港之父”的陕西省口岸协会副秘书长席平说,物流注重集约化、便利化,因此应深入到生产生活的中心,无缝对接。“物流市场被称为城市的‘心脏’。‘心脏’在身子外边,合不合适?配送中心在远郊,货物用许多小型车送到市里来,交通可能更堵,消耗的能源可能更多。建议在市区规划建设一些立体式、高效率的物流中心,降低企业、消费者物流成本,也有利于缓堵降霾。”
郝渊晓认为,西安目前的供地规划,使得一些物流企业不得不向高陵、三原、泾阳发展。“这明显增加了物流运营成本,最后增加了其他行业和消费者的成本,降低整个社会的综合效益。应该重视物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公益性作用,政府要做好规划,推动公益性、准公益性物流设施建设。”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记者任凤)3月21日,泾阳县公安局举行雷霆铁腕扫黑除恶行动誓师大会,会上全体民警集体宣誓并在幕布上郑重签名,表明...
泾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泾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