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炭窑为何屡禁不止,相关执法部门作何解释?
本报讯(值班记者 沈广睿 实习记者 吕聪)礼泉县烽火镇村民向本报反映,镇上多家土制木炭作坊常年排放浓烟,当地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甚至有村民戏称,他们常年生活在“狼烟”之中,浓烟遮天蔽日,再晴朗的天也见不到蓝天白云的美景,附近村民苦不堪言。
烟气刺鼻,村民不愿回家
11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礼泉县烽火镇,在通往王相村的路上数十家土制木炭窑密密麻麻沿村路排列,伴随着滚滚“狼烟”,各家作坊都在加紧生产,不时有工人出窑、装窑。记者看到三三两两的工人推着刚出窑的木炭,一路小跑着运向烧制好的大片成品木炭堆。在窑背上记者与装窑工攀谈了5分钟,就被刺鼻的烟气呛得直掉泪,途经作坊的村民也是习惯性捂着鼻子纷纷加快脚步。一位过路的村民告诉记者,这些作坊常年冒着浓烟,附近的村民都是敢怒不敢言,只能每天忍受呛鼻的气味,出门就不愿意回家。
烧炭如烧炕,污染没什么
得知有“外人”到来,工人们纷纷提高警惕,无论问什么问题,都是避而不答,三缄其口。一家作坊的张师傅告诉记者,作坊每天木炭产量也就是一吨左右,因为老板和他是河北邯郸魏县的乡党,自己就来到这里打工,工作了几个月现在连工资都没领到。记者刚在一家作坊停留不到10分钟的时间,一个自称是阡东镇某学校教师的男人就赶到现场告诉记者,这里都好着呢,无非就是有点污染罢了,比起农村烧炕来说不算什么,作坊用的都是回收来的废旧木材和果树残枝,消化了大量的废旧木材,也是为城市建设做贡献呢!
查处后,土制木炭作坊依然存在
据了解,这些土制木炭作坊在当地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过去也有环保、工商、土地等多部门“查处”过,但至今烽火镇的土制木炭作坊仍大量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D)(6)
新闻推荐
(上接A1版)市委组织部联合市人民银行制定《关于开展金融支持大学生“村官”创业富民的实施意见》,开展“双带双学双增”(带头创业、带领群众创业,学技能、学本领,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当地经济积累)活动,实...
礼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礼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