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游客在白村农耕体验园区设施大棚里采摘圣女果。
本报记者 吕聪 文/图
清明节前夕,记者来到礼泉县,无论是地势平坦的白村新型农村社区,还是半山区的武将山现代农业园区、石坡泾河老村,所到之处,股股清新泥土气息扑面而来,条条园区道路纵横交错,座座现代蔬果大棚人头攒动,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礼泉县位于关中平原腹地,全县人口50万,农业人口占40万,是传统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素有“果乡”之称。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礼泉县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由“大县”变为“强县”?如何发挥传统优势,培育特色?
打造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是礼泉给出的发展路径。
“十二五”期间,礼泉县委、县政府按照“稳粮、优果、兴牧、增杂、扩菜、建园”思路,财政投资2.9亿元,实施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畜牧产业发展、设施农业发展、“一村一品”和休闲农业、农业产业化、新型农民培育等系列强农惠农富农项目,探索出一条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特色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礼泉县北部山区土层深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苹果生长;中部黄土丘陵干旱少雨,光照条件好,适宜石榴、葡萄、御杏等杂果优生;南部平原土地肥沃,灌溉条件好,适宜发展粮食、畜牧养殖、设施农业、早中熟苹果和梨、桃、樱桃等杂果产业。为此,礼泉县立足特色优势,科学规划布局,通过实施良种补贴和粮食高产创建等,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十二五”末,全县粮食播种40万亩,总产12.91万吨,并以百万头PIC商品肉猪生产基地建设为抓手,不断扩大畜牧业规模,规模养殖场发展到55个,生猪年出栏35万头、牛存栏3.1万头、羊存栏11.2万只、家禽存栏27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1.69万吨、0.3万吨和3.24万吨。
同时,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建成烽火镇君德宝和东风村、阡东镇西桃村、药王洞南晏村、骏马镇荣信等18个设施农业生产基地,仅设施蔬菜面积2.35万亩,产值4.3亿元。其间,农业产业化程度大幅提高,全县拥有国家级龙头企业2家、省级龙头企业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885家,“一村一品”示范村103个,家庭农场50家、种植养殖大户60户,初步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支撑,合作社为骨架,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补充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农产品质量安全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礼泉县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成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站和15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站,在家友超市、礼泉县蔬菜批发市场等建立自检室,并申报认证了亿隆秦川牛、咸阳绿源苹果、甜蜜樱桃等14个无公害农产品,推广标识120万枚。农产品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检合格率99%。
据悉,近几年,礼泉县已建成白村、肖山、袁家、西部乡村、武将山等5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及骏马荣信、昭陵汤房等11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涵盖果业、养殖、休闲观光、农耕文化体验等产业。袁家关中印象、白村农耕体验、东黄小镇等一批休闲农业景点扮靓了美丽乡村,更鼓了群众腰包。
眼下,已拥有“全国生态示范县”、“中国绿色名县”、“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最具特色魅力旅游百强县”等多个荣誉的礼泉县,还将围绕打造“陕西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区”的目标,深化农业改革,继续做强特色现代农业。(B)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孟丽君)7月15日上午,“农村信贷***现场授信”启动仪式在礼泉县石潭镇刀西村村委会举行。活动现场,礼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刀西村24户贫苦户发放贷款共计62万元,以解决他们生产发展...
礼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礼泉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