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婕
人间四月,草长莺飞。这是乡村最美的时节。
“北嵕山南甘水山高水长古风展新颜,左唐宗右崇文宗盛文耀大道奔小康。”走在礼泉县烟霞镇卢家河村口,高大的仿古门楼矗立当中,苍劲有力的对联刻在两旁,墨底朱色的“礼”“义”二字雕于双侧,显得格外巍峨壮观、古朴典雅。
“我们村从明朝就有了,能追溯到400多年前,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新修的这个门楼不但继承了老村传统的历史文化,同时也彰显了新村发展的未来前景。”卢家河村村委会主任席登峰说。
有水有灯有盼头
“我们村上多年都没有水浇地了,以前打了一口井,但是一直没有配套管道,所以根本没法浇地,遇到天旱时只能干等没办法,让人特别头疼。”据村民介绍,卢家河村共有耕地面积2100亩,其中果园1400亩,粮食油料作物700亩,村民主要依靠传统种植业。但因为资金短缺,村上老旧的水站早已没法正常灌溉,每逢干旱天气,村民只能守着干裂的农田等天下雨。
“我们现在随时都能浇地了,不用再等天下雨了,果子长得明显比原来好多了。”村民卢恒超提起村上新修的水站赞不绝口,他指着埋在自家地头的出水栓笑着说:“现在一两个小时就能把地浇透,成本也特别低,再也不愁天旱没水了。”
为了方便农田灌溉,加大群众农业收入,卢家河村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完善了村级水利设施建设,修建了水站、安装变压器及配套设施,铺设灌溉渠道1300米,解决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现在我们村每条路上都有路灯了,而且能亮到晚上10时多,村民晚上出门再不用摸黑了。”村民卢加富告诉记者,村上以前个别路段也安装了路灯,但因为年久失修,很多路灯都成了“睁眼瞎”。2015年以来,村上新装路灯95盏,方便了群众的夜间出行。
养羊 养鸡 助脱贫
52岁的余芳坤是卢家河村典型的贫困户,妻子与儿子均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一家三口只有微薄的低保收入。为了帮助他们渡过难关,2016年,村上通过扶贫资金为余芳坤一家购买了20头山羊,到今年已繁殖至30头。“去年,我家光养羊收入就有2万元,村干部还给我娃在西安找了一份工作,每月收入1000多元,让我家生活越来越好了。”如今,余芳坤卯足劲发展养殖,踏上了脱贫致富的路。
卢家河村共有361户村民,贫困户33户。2016年6月,村干部为贫困户争取无息贷款30000余元,建成***养殖基地,并以村民入股、自养的形式大力发展乡村养殖业,帮助村民尽快脱贫摘帽。
截至今年2月底,卢家河村已发展生态山羊200余只,建成养猪场4个,生猪存栏1000头,发展养鸡户两个,笼养鸡2000只。大力发展的养殖产业令该村贫困户快速脱贫,仅2016年,卢家河村就已成功脱贫20户,为群众闯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网购 菜棚 奔小康
2015年,卢家河村积极建设千亩温室大棚,打造生态观光农业,并采取村民自愿组建农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奔小康。
“山东一家现代农业种植企业看上了我们村的地质条件,将在村里建设2000亩温室大棚种植项目。”对于卢家河村未来的产业转型,席登峰心里充满了希望。
2015年7月,阿里巴巴入驻礼泉县,卢家河村成为第一批农村淘宝入驻村,快速便捷的购物方式立即引起村民的广泛关注,人人都过上了既能省钱,又能赚钱的轻松“淘生活”。2016年“双十一”当天,该村的淘宝成交额达7万余元,位居全县第三名。
扶老 助困 促文明
“去年春节前,我在外面干活不小心摔坏了腿,村干部知道后,立即拿着钱带了米面上我家来看我,让我特别感动。”提起村干部对自己的关心,村民卢炳堂激动得热泪盈眶。
2016年,卢家河村成立了老年协会,定期在村里组织娱乐活动。为了发扬敬老爱老的传统精神,该村还连续两年评选表彰了孝儿孝媳,倡导孝顺老人的传统美德。同时,该村还经常对孤寡老人、贫困老人、老干部、老党员等上门慰问,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每位老人都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B)(10)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沈广睿)4月2日上午10时许,礼泉县城关镇钞里村苟英俊老人家门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为抗日烈士苟锦章同志正名庆典仪式”正在举行。一张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明书”摆在...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