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泉县史德镇中心小学 金桥
语文教学是对汉语言文字的传承,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认识,学生可以正确的学习汉语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农村学生日益减少、留守儿童增多,那么如何开展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呢?通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再思考,我认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学阅读面不足、语文教学时代感不强、农村教师年龄偏大等难题亟待解决。
一、农村学生阅读面不足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阅读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语文是整个教育的基础,只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让学生把学习的被动性化为主动,自觉学习更多语文知识。农村地方较为偏僻,学生的认知事物很有限,所以在认知广度与深度上都与城市环境有着相对的差距,课外阅读已经成为农村小学认知更多事物的最好来源法。农村小学生家庭条件较差,藏书有限,不能满足孩子的阅读量,增加自身的知识视野。
二、语文教学时代感不强
发展要与时俱进,语文教学也一样。语文教师应首先转变观念,认识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教师不仅是课程的实施者、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农村学生接受新事物比较慢,语文教学有的仍然延用“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缺乏新教学案例启发,导致教学创新意识匮乏。“我讲你听,我写你记”的传统教学方式,扼杀了小学生的好奇心、天真活泼的学习特性。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令学生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不利于农村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农村教师年龄偏大
农村教学资源匮乏,年轻教师少,农村教师年龄偏大。农村父母辈多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多,溺爱无人管理。知识贫乏影响教学进度和学习质量,甚至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的留守儿童胆子小,性格内向,被动接受,制约了学生为主体课堂的教学。农村能够真正掌握娴熟的综合语文教学的老师太少了,受农村条件的影响,很多优秀的语文教师都不会在农村小学常驻,向往县城发展,导致农村小学教师资源缺乏,得不到新的师资力量补充更新。
农村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农村语文教学需要把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进去,培养农村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教师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重视新课改理论知识积累,掌握最新的教学技能,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使得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变得多姿多彩。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氛围,提升农村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兴趣和能力。
新闻推荐
本报讯(苟东雷)5月17日,礼泉县2018年“文艺走基层、欢乐乡村行”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在昭陵镇东店头村启动,启动仪式上,由该县文...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