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新闻 兴平新闻 三原新闻 泾阳新闻 武功新闻 乾县新闻 礼泉新闻 永寿新闻 彬县新闻 长武新闻 旬邑新闻 淳化新闻
地方网 > 陕西 > 咸阳市 > 礼泉新闻 > 正文

国医大师张学文:中医不是慢郎中

来源:咸阳日报 2019-03-19 09:06   https://www.yybnet.net/

高炳

扬名凭医术 面对危重症应有担当

“7岁那年,镇上暴发霍乱。我家门外,有位病人呕吐不止。父亲拿出针,轻扎了患者委中穴。”年幼的张学文躲在一旁,却仍记得父亲所言,“针扎出血,便还有救;若不出血,无力回天。”

不一会儿,血缓缓流了出来。父亲大喜,配以贯仲、藿香等中药,病人不久即愈。7岁的张学文,平生第一次领略到中医的魅力。

几年后,张学文被父亲选中,承袭祖业。白天,他背上中药褡裢,随父出诊,辨识药材;夜间点灯如豆,扎进家藏医书里,“鸡鸣而起,星高而息”。《千金方》《脾胃论》《本草纲目》《医宗金鉴》……众多典籍,他张口即诵、烂熟于心,为从医之路打牢坚实根基。

“中医,不是慢郎中。”曾亲见霍乱的张学文,对此很有信心,“除了治疗慢性病、养生调理,其实很多急症、重症,中医都能治。”

1977年,关中西部一带,暴发出血热疫情。在陕西中医学院工作的张学文,带领30多人的医疗队,走进核心疫区。有天傍晚,当地县医院门前,竟摆放一口棺材。原来,一名村妇误食农药,抢救一天不见好转,医院吩咐家人准备后事。

“绿豆本解毒,带壳不见功。”张学文让人找来绿豆,去壳后配以其他药材熬制成汤,为病人洗胃、鼻饲、灌肠。第二天,一脚踏进鬼门关的村妇,竟奇迹般好转,10天后痊愈出院。

从此,张学文有了“中医急症高手”之称。悬壶济世七十载,他在中医急症、温病学、疑难病等领域,均取得较高成就。据统计,张学文从死神手上抢回的生命数以百计,治愈的疑难病症成千上万。其中,有案可稽、值得整理的病种,多达十二大类、上百种。

师古,但不泥古。张学文尝试突破传统给药方式,改制成肌肉注射剂、片剂、口服液等剂型。他研制的中药静脉滴注剂“通脉舒络液”,治疗中风急症等患者逾万人,总有效率、治愈率都很高。2009年首届“国医大师”评选中,时年74岁的张学文,成为其中最年轻、也是西北地区首位“国医大师”。

助困显医德 终生铭记行医之本

虽然血糖不稳、身体不适,端坐诊室里的张学文,思维敏捷而清晰。“一天不看病,心里就感觉缺点啥。见了病人,就忘了年龄了。”他说。

排的号全看完,张学文刚要起身,在外等候的刘阿姨,从门缝探进脑袋。

“张大夫,我们刚从甘肃庆阳赶来,医院下班了吗?”

“没事儿,进来!我看你腿脚不灵便,走慢点。”

和蔼、热情,是张学文几十年来的习惯。“医生要是认真、态度好,即使医术差点,也能得到病人谅解。本事不大、脾气不小,肯定不行。”在他看来,“宁可叫医生委屈,也不能让患者折腾。”

如今,83岁的张学文,仍坚持每周4次半天门诊。一半病患都来自农村。虽是“国医大师”,张学文的挂号费却一直定为10元。

“许多农村人还是看不起病,实在扛不住了,才上医院来。往往一来,就是重病大病。”张学文给患者看病,喜欢开丹参、豨莶草等价廉效佳的药品,经济又实惠。

“丹参药源广、疗效好、造价低。能用便宜药,绝不用贵的。”张学文说,“虽说是一味丹参,但不同的人、不同的病,用量都会讲究。”

救苦助困,已成习惯。前不久,礼泉县一位老人来看病,见到张学文,一时百感交集。老人从怀里掏出一张药方,已经珍藏了20年,纸张早已泛黄。20年前,老人饱受心脏病折磨,张学文治好了他的病,还解囊相助,让他一直心怀感激。

“一个人做生意,挣不来钱是没本事。当了医生,整天想着挣钱,就缺德了。”70年前刚入行时,有句话张学文一直铭刻于心,“医德,乃行医之本。”(G)(2)

新闻推荐

礼泉“春风行动”力促群众就业

本报讯(郭创蓉菁)3月1日上午,礼泉县36名赴福建泉州务工人员开启新的奋斗历程。今年以来,该县已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3场,输...

礼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礼泉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国医大师张学文:中医不是慢郎中)
频道推荐
  • 延安市再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 “数字化城管”让城市管理更精细更高效
  • 榆林经开区春来植绿忙
  • 绥德县着力改善人居环境乡村颜值高 幸福滋味浓
  • 陕北黄土泥塑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