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广睿 实习记者 吕聪
10月25日,金秋菊花展在统一广场开幕,两名环卫工人有幸与省市领导一起为菊花展揭幕。这两名环卫工人其中有一位来自渭城区文汇街道办,而更让人羡慕的是整个渭城区一千多环卫工中就他成了那个最幸运的人,而这个人就是高喜良。
10月28日,穿过民院十字旁一条小巷,在铁路旁的一个不起眼的棚户区内,记者见到了高喜良。高喜良48岁,籍贯淳化,上世纪90年代商业大潮的蓬勃兴起,让老高对城里人开始有种由衷的向往。经过深思熟虑,老高决定举家迁往咸阳。刚到咸阳的时候,老高干过个体,贩卖过蔬菜,打过零工。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文汇街道办招聘环卫工人,凭借憨厚老实的性格和扎实的工作态度,领导开始逐渐关注起这个老实人。看到老高踏实能干、责任心强,他的卫生区域被划分在了新兴路铁道桥下,并成为区域小组长,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和夸奖。
十余年来老高一家一直住在这间房内,儿子在外打工,女儿在杨凌上大学,他的爱人也是文汇街道办的一名环卫工人。两个环卫工人靠不多的工资供两个孩子读书,又要维持生计,可以想象老高一家这些年来的生活多么艰辛。
在老高的家中,记者见到了压在桌下的一组婚纱照。这时,他的妻子不好意思地说起了这套婚纱照的来历。那是今年五一在市中心他们逛街时,有个婚纱影楼在搞活动。活动承诺只要能拉20对青年男女去照婚纱照,就可以给他们免费也照一套。老高听后立即兴奋起来,因为当时结婚的时候家庭困难,根本没照过像样的结婚照,更别说让妻子穿上婚纱了。老高决定为妻子圆了这个婚纱梦。在老高的努力下,终于找了20对新人去影楼照了相。商家也信守诺言给他们夫妻照了一套婚纱照。他的妻子告诉记者,每当看到这些照片,就觉得自己真是幸福。老高虽然没钱,但是能和这样的男人过一辈子,再苦再累也值得。这次老高获得了这么高的荣誉,全家人都感到自豪。
说起将来的打算,老高两口笑了:“好好工作,好好过日子,报答党和政府对自己的信任。”(D)(3)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沈广睿实习记者吕聪)由咸阳日报社与陕西华兴世通联合举办的雪佛兰“大黄蜂变形未来”体验活动11月7日在锦绣广场拉开序幕。雪佛兰新赛欧、科鲁兹等家用车以其小排量大马力及五速手自一...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