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到《咸阳日报·教育周刊》的文章《惩罚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很有感触。
自从提出素质教育以来,更多教师和家长更是认为对学生或者说孩子应该“正面引导,说服教育”,既然是教育,就应该“和颜悦色,循循善诱”,不能惩罚,也不允许惩罚。因此,近年来教师惩罚学生,一旦惩罚出格,媒体会大肆炒作与讨伐,一些家长袒护自己的孩子,动辙以起诉或其他赔偿要挟,“要谈心,要讲道理,要感化”的声浪一浪高过一浪,往往又走向了极端。以致有的教师无所适从,谈罚色变。
诚然,教育是应该语重心长,充满感情,任何形式的体罚都要不得。但正如郭跃在训练和打球过程中被惩罚一样,恰当的惩罚更利于一个人的成长,体育训练中的惩罚有时几乎达到了残酷的程度,但是,许许多多著名的运动员几乎都经历过被罚,真像杨影说的那样,世界冠军是罚出来的。同样,对于教育中的惩罚,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一概否定。既然教育不是万能的,那么,教育也离不开惩罚。
中小学教育中惩罚不可避免,但许多教师不敢惩罚。不敢执行惩罚的教师除了一些社会方面的原因外,在教育方面一般都是因为害怕惩罚不但没有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反而造成了消极的影响;误用惩罚的教师往往认为惩罚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或者可以达到维持秩序、保持教师权威等效果。两种情况都是对惩罚的误解,前者是一种消极的理解,后者是一种过于乐观的理解。两者都没有思考什么才是教育中应有的惩罚,惩罚的理由究竟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和缺点等等。
那么,到底什么是惩罚,什么是体罚呢?字典是这样解释的:惩罚是对个人或集体的不良品德行为作出否定的评价,目的在于控制和促使其改正不良品德行为。体罚是通过对人身体的责罚,特别是造成疼痛,来进行惩罚或教育的行为。
显然,惩罚和体罚是不同的。
所以,惩罚和奖励一样都是教育的需要,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如果说鼓励是孩子的生长剂,那么批评就是孩子成长的药剂,那么惩罚就是手术,是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治疗”手段。合理运用惩罚则能极大地促进教育,使孩子行为归正,从而成人成才。 (E)①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杨波海)年终岁尾,辞旧迎新之际,汇集了咸阳市六位作家作品集的《秦岭文丛》由陕西出版集团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去年12月26日,市作协在咸阳图书馆召开《秦岭文丛》作品座谈会并向咸阳图...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