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日的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上,有关负责人对“十二五”咸阳市的农业农村主要任务进行了介绍,从发展现代农业到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都表明咸阳市将在支农惠农上给予更大的力度和强度,切实提高农民幸福指数。
“十二五”期间咸阳市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现粮食单产、果菜效益、养殖规模、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五大突破,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在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上,实施多项灌溉、防护工程,水利人才队伍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水利公共管理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到2015年,全市造林164万亩,发展干杂果经济林100万亩,拥有林地面积由“十一五”末的398万亩增加到459万亩,林木总蓄积由“十一五”末的897万立方米达到1322万立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20平方米以上。“十二五”期间,完成600个低收入村的扶贫连片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完成“三告别”搬迁贫困群众2.86万户10万多人,确保2012年全面实现“三告别”;每年新实施互助资金项目村20个,完成3万贫困人口技能转移培训任务。
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破解农民贷款难题。规范推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将农民工返乡创业和就地就近创业纳入政策扶持范围,提高就业技能,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完善鼓励有条件农民进城落户的政策措施,解决好进城农民的就业、工资、工伤、子女上学、住房、看病等问题。推进农村学前教育;两年实现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和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全覆盖。
提高农民的幸福指数。以农村水、电、路、气、讯和社会事业为重点,继续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投入,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农村街道、给排水、垃圾处理等基础配套建设,改善和提升农民的人居环境。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普及学前教育,巩固义务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规模,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加快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镇社区倾斜,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服务能力。加大县城和小城镇限价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力度,逐步解决城镇困难家庭和进城落户农村居民的住房难题。着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促进社会公平、社会进步和社会稳定。到2015年,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充分保障,社会福利事业多元化发展,城乡社区建设稳步推进,社会组织发展规范有序,专项社会事务管理规范透明,社会与经济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和和谐发展。
新闻推荐
寒风中那娇艳的玫瑰显得更加鲜“红”本报讯(记者沈广睿实习记者吕聪)予人玫瑰,手有余香。2月14日,西方情人节这天,咸阳义工在凛冽的寒风中,为小江雪及“癌症妈妈”义卖玫瑰进行募捐。“癌症妈妈”对生...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