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都能睡着,不是人人都能的。
本报实习记者 包鑫 贾一丁 文/图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在万物复苏的阳春三月,人们常感到困乏无力,提不起精神,浑身懒洋洋的,在这个季节更是哈欠不断,一副疲态。特别是上班族、学生族总有种“睡不醒”的感觉。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睡眠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睡眠障碍。记者近日倾听了数位失眠者的心声,发现焦虑、压力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常常与失眠伴随。
杜文博
市某中学高三学生
小杜是一名高三学生,成绩在班上处于中游。小杜告诉记者,家人都希望他能考上重点大学。从上学期开始,他每天早晨6点就起床晨读,中午睡半个小时,此后直到第二天凌晨1点左右才睡觉。随着高考的临近,他脑子里总是想着高考,看着黑板上的倒计时,总觉得时间不够用。高考越来越近,为此他打算调整一下学习时间,保证睡眠,以饱满的精力冲刺高考,但这时他发现,想要提前睡觉却怎么也睡不着。“晚上怎么都睡不着,一般晚上11点躺下,翻来覆去到凌晨两三点才能睡着。有时候听听轻音乐,想着有助于睡眠,但越听越精神,适得其反,第二天上课明显感到没精神,注意力很难集中,尤其是近1个月来,越来越严重了。”“丢”了睡眠的小杜十分痛苦,他担心如果一直都处于这种状态的话,别说重点大学,连普通院校能不能考上都会成为问题。
苏晶
市内某公司内勤
苏女士是咸阳市某粮油公司的内勤,家住团结路,但公司却在陕广附近,每天早上要走到人民路坐车上班。她早上6点半就要起床洗漱,中午只能在单位桌子上趴着眯一会儿,下午5点半下班后,就要急急忙忙坐车去幼儿园接儿子。回家做饭吃饭后,又要带着孩子去一厂上兴趣班,往往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上床睡觉。一星期5天都是这样,如果赶上加班还要累。但让她感到更累的是,尽管精疲力尽,但晚上却睡不好,睡得很“轻”,睡一会儿就醒,一晚上要醒来好几次,即使睡着了,也是一个接一个地做梦,早上醒来还是很困。“孩子还小,最近工作也很忙,每天人都昏昏沉沉的,总是感觉睡不够,工作状态也很差,总是注意力不集中。”这种状态影响着苏女士的工作和生活,让她感到十分疲惫,“总是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啊!”苏女士无奈地说。
李秀兰
市某小区退休老人
李奶奶年过八旬,整天很清闲。她告诉记者:“平时睡觉很早,一般晚上9点左右就睡下了,但我睡觉“轻”,一点儿声响我就醒了,而且晚上要起夜,再躺下就睡不着了,一直到天亮。这样白天有时精神会不好,头晕。我们老年人年龄越大,毛病越多,像我有高血压,要是休息不好,就会犯病。”李奶奶虽然睡得早,但半夜醒来后就再无法入睡,导致白天精神不佳,稍不注意,就会引发“老年病”。
建议
就上述不同人群存在的睡眠问题,记者采访了市中心医院的吕军毅医师,吕大夫归纳总结出几点导致失眠的因素,并给出了建议。
首当其冲的是工作、学习压力过大导致失眠。
建议:学会自我调控,睡前将白天的事情与衣服一起脱下。不要让头脑塞满白天工作、学习的紧张景象,消除自己的愤怒、委屈等负面情绪,睡前保持良好的心态。严重失眠者要定期咨询心理医生。
其次,生活作息不规律导致失眠。建议:睡前用热水泡脚,喝温牛奶有助于睡眠。合理的安排作息时间,一般来说,春、夏季节适宜晚睡早起,每天需要睡5~7个小时;秋季适宜早睡早起,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在7~8个小时;而冬季则适宜早睡晚起,每天需睡8~9个小时。晚上9时到次日凌晨3时是人体细胞生长最快、也是人类生长荷尔蒙分泌的时间,最好保证这段时间处于睡眠状态。
再次,室内空气不流通容易导致失眠。夜晚睡觉门窗紧闭,室内空气不流通,就会使人长期处于低氧环境,造成持续性疲劳,难以进入深度睡眠,往往导致失眠。
建议:要尽可能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让室外的新鲜空气源源不断地进入房间内,冬季或其他干燥季节要使用空气加湿器,睡前不要在室内吸烟。
最后,不良的睡姿也可导致失眠。一些人喜欢蒙头睡,或是趴着睡,这样的睡姿不易进入深度睡眠,从而引发失眠。
建议:睡姿最好选择仰卧或右侧卧。仰卧不压迫身体脏腑器官,而右侧卧不会压迫心脏,睡眠有稳定感。(D)(4)
别让失眠“偷走”健康
失眠与躯体疾病关系密切。睡眠不足会使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和康复疾病的能力低下,容易感冒,并加重其他疾病或诱发原有疾病的发作,如心血管、脑血管、高血压等疾病。实践还证明,手术后的病人如睡眠不好,伤口愈合的时间会明显延长。儿童如患有严重睡眠不足,可影响其身体发育。因为在睡眠时,特别是在深睡期,儿童脑内分泌的生长激素最多,这是促进孩子骨骼生长的主要物质。
既然睡眠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那么睡眠时间以多长为宜呢?研究表明,不同年龄对睡眠的需求亦不同,婴幼儿平均一天睡17-18小时,儿童必须保证每天10小时的睡眠时间,青少年则需睡8-9个小时,而成年人健康睡眠时间为8小时,最少不得低于6小时,老年人的平均睡眠时间为8小时,但实际上老年人的有效睡眠时间在减少,所以,白天常会犯困。
失眠现象的增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它和发热一样,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与失眠有关的疾病有200多种,最常见的也有80多种,高血压人群中,1/3有失眠;心脏病人群中,1/5有失眠。而短期失眠即会对精神和大脑造成影响,长期失眠则会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诱发一些器质性病变。(D)(4)
相关链接
世界睡眠日的“身世”
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2001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科学基金会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初春的3月21日定为“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世界睡眠日”之所以定在初春第一天,是因为季节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2003年中国睡眠研究会把“世界睡眠日”正式引入中国。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公布的最新睡眠调查结果,中国成年人失眠发生率为38.2%,高于国外发达国家的失眠发生率。医学研究表明,偶尔失眠会造成第二天疲倦和动作不协调,长期失眠则会带来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出现障碍和工作力不从心等后果。 (D)(4)
今年“世界睡眠日”主题:关注中老年睡眠
据中国睡眠研究会透露,2011年世界睡眠日主题确立为:“关注中老年睡眠”。中老年人群系指年龄为40—60岁的成人。中老年工作人群则是指年龄为40—60岁的各类从业人员。强调对该人群的睡眠保健具有现实意义,中老年工作人群是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睡眠健康对社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近期一项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在1.2万有睡眠问题的受访者中,中老年占18.8%,其中77.28%患者为慢性失眠。
中老年工作人群失眠的主要原因依次为:工作及精神压力大、作息无规律、各类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等。长期失眠导致精神萎靡、情绪不稳、生活和工作质量下降等。
在2011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到来之际,中国睡眠研究会根据中国当前中老年工作人群的睡眠健康状况及其对身心健康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提出“关注中老年睡眠”的主题,以唤起全社会对该群体睡眠健康的重视。医学实践证明,拥有健全的心态、强健的体魄、良好的生活方式是身心健康的基石。我国中老年工作人群的睡眠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凤凰网)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记者宋超)3月15日下午,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嘉宾、中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杨雨女士携新书《侠骨柔情陆放翁》,在嘉汇汉唐书城咸阳店举行签售会并与读者进行面对面交流。记者在签售现场看到,...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