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是继国企改革、政府机构改革之后又一项重要任务,情况复杂,改革难度大。结合咸阳市多年来的改革实践,笔者认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取得成效,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改革的大方向、大原则,科学选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法途径。
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统一部署,分类指导。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广泛分布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个领域,集中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一个地市、一个县、一个部门进行改革,难以避免部门和地方视角的局限性,同时,地区之间的政策对比、市县与中省的政策衔接等的差异容易引起群众攀比和上访,极易造成改革的反复,影响稳定。规模庞大、门类齐全、涉及面广、情况复杂的特点决定了只有由中央整体规划、统一部署、综合协调、分类指导,使机构改革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才能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使大家理解改革、支持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有利于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确保事业单位改革顺利推进。
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职能定位,科学分类。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和前提是对现有事业单位依据其承担的主要职责任务和发展方向,科学合理进行分类。目前大家比较认可的分类方法是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和从事公益活动的三大类,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转为行政机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转为企业,从事公益活动的进一步规范发展。通过改革,最终达到公益类事业单位是事业单位的唯一构成。事业单位类别界定,并非泾渭分明,其情况复杂、难度较大,在具体实施中,要深入调查研究,细致分析情况,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到职能定位准确,归类依据充分;要区别情况,采取先易后难,分步推进的办法,做好事业单位具体类别的确定工作。
三、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条块结合,分业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政策性较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必须把握好改革力度与社会承受能力之间的关系,既积极推进,又平稳有序。近几年,我国文化、卫生、教育等系统对本行业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都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积极的成效,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应当充分借鉴这些成功的经验。
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要以人为本,配套实施。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事业单位改革是否彻底,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充分考虑了每一个被改革者的切身利益,解决好了人的问题。在事业单位实施分类改革之前,必须制定完善一系列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改革措施。包括:建立完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事业单位人员失有所保、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要改革财政供养体制,规范事业单位经费管理机制,实行财政供养分类管理,确保社会保障部分的财政支出,解除事业单位人员的后顾之忧;要按照社会化、产业化的取向,盘活现有国有资产资源,改革产权制度,实行多元投资办事业,可通过股份制、出售、转让等多种形式,因地制宜、因事制宜,拓宽事业单位人员就业分流的渠道等。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准备并积极推动有关改革,才能确保事业单位改革既积极推进,又平稳有序。
(作者系市编办副调研员)(C)④
新闻推荐
小手拉大手:同学习,共进步 ——《教育周刊》第二期小记者大讲堂开讲
家长大讲堂心理学教授李宁《教育周刊》陕西国际商贸学院学生记者井静你了解小记者、知道什么叫小记者吗?你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小记者吗?3月13日,由全国优秀教师呼秀珍老师主讲的“如何做好一名优秀小...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