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上、社区里、文化馆,到处都能听到红歌的声音。
二器组合胡、笛子、口,琴依然能演奏出动听的音律、竹板简单的乐。
为了不唱错一个字,很多市民拿着歌谱唱。
看着这么多爷爷奶奶激情的歌唱,5岁的魏思妍显得格外专心。
同学们唱起红歌格外认真。
本报记者 马元聪 毋佳欣 实习记者 郑苗裔 文/图
愈久远愈醇香,当现代生活带给我们更多舒适时,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烦恼。于是,一曲经典红歌勾起了我们久远的回忆,那简单、简朴、不失激情的岁月,也许不理解,也许不了解,但那激昂的曲调,总是让人心里暖暖的、甜甜的,充满了对信仰的坚贞,对未来的向往……
广场、社区、文化馆、学校……走到哪里都能听到熟悉的红色旋律,每一个音符都渗透进生活的边边角角。忽然间,发现许多人随口就能哼出几句,不经意,学红歌、唱红歌、传红歌,就那么自然地走进了市民的心里。
广场篇
好安逸 生活在此刻是一种幸福
暖风习习,杨柳依依,歌儿不醉人自醉。采访中,记者注意到,这些年龄大都在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唱起歌的时候是那么轻松陶醉,表情是那么令人神往,很难搜寻到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辛劳和愁绪。
正如现场一位红歌爱好者所说,咸阳的变化越来越大,城市建设越来越美,市民住着舒适、安逸,心情自然高兴。午后,到咸阳湖边散散步,欣赏绿树红花,徜徉湖光美景,再和着优美的音乐,放声高歌几曲,将幸福的感觉尽情挥洒,将内心的活力完美释放,那真是不是神仙却胜似神仙的逍遥。
记者了解到,除了统一广场,在市区中华广场、凤凰广场等多个大、中型广场,每晚都有大大小小的红歌团队放声高歌,市民们用激昂铿锵、催人奋进的歌声传递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感慨。
每晚唱 歌唱让人激情飞扬
“来,乐队准备,大家注意,唱!”4月20日晚,60岁的孙景武正在指挥大家唱第一支歌曲。每晚8点,他都会准时出现在统一广场,组织爱唱歌的市民一起放声高歌。
“从小就喜欢唱歌,有空的时候,就到公园跟着大家唱。后来,统一广场建成了,徜徉在湖边广场,就有想放声高歌的冲动。2008年7月份,开始和几个市民组织起来,到广场上唱歌,这也许是广场另一种精神风貌吧。”回忆起当初的情景,孙景武记忆犹新。
他说,刚开始他从家里拿了一个破旧小音箱,五六个人拉着二胡、手风琴,就搭班子唱了起来。后来,围在他们身边唱歌的市民越来越多,小音箱明显不够用了。一个热心歌友捐赠了现在用的这个大音箱,虽然也有点旧,但效果好多了。
唱歌的人越来越多,主流是四五十岁,乃至六七十岁的人群。也许是被大家幸福歌唱的神情感染,竟然也有一些到咸阳湖边游玩的学生和外地人情不自禁加入进来。圈子越围越大,现在,每晚几乎都有三四百人同时歌唱。夏天人多的时候,能达到上千人,歌曲也由最初的十多首,增加到现在的四五十首。
由于统一广场附近无法接音箱电源,孙景武就每天用摩托车把音箱驮回东郊化工区的家里,充满电,第二天晚上再准时驮到统一广场。近三年来,天天如此,从没间断。他说,即使下雨天,也会有很多市民早早来到原地等候,如果他不来,那些爱唱歌的市民就太失望了。因为唱歌不仅能锻炼身体,陶冶情操,更能激发活力,唤起人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只要大家唱得高兴,他就高兴,会乐此不疲,将这件幸福的事儿坚持到有生之年!
乐徜徉 徜徉在美与激情的旋律中
一会儿抬手,一会儿抖臂,一会儿转身,一会儿前倾……武学峰完全忘我地指挥,已经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和着音乐,随着手势,唱得更加铿锵有力,激情飞扬。
武学峰是市农业局的在职职工,被大家戏称为统一广场“大家唱红歌团”的义务“指挥家”。他说,只要有空,他都会步行到统一广场,为大家指挥几场,他要是忙,就由团长孙景武或其他会指挥的人上场指挥。只要大家唱得尽兴,唱得舒畅,他胳膊上就有使不完的劲儿。
武学峰说,这些经典红歌烙上了时代前进的脚印,它深深影响着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命运和情感。如今唱起来,仍然是那么优美,那么令人陶醉,那么鼓舞人心。每晚聚在一起高歌几曲,感觉工作中的疲劳和生活中的些许不快,都被歌声涤荡而去,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轻松愉快。
他说,现在各个广场的红歌团基本都由市民自发组成,音箱等设备都不健全。如果可能,希望由政府相关部门搭建一个平台,将这些红歌团组织起来,有专业乐队、稍好设备和灯光等,并且组织一些相关的比赛,引导更多的市民学唱红歌,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社区篇
广场小 幸福在酣畅中尽情荡漾
连日来,记者了解到,不仅咸阳市各个广场有市民自发组织唱红歌,就连社区活动室、社区小广场、花园也有市民自发组织唱红歌,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唱出来的热情却丝毫不减。
“小广场上每天晚上都会聚集一些人,在一起吹拉弹唱。《好日子》、《打靶歌》、《春天的故事》……首首都是经典。”4月21日,器材厂社区主任庞秦生向记者讲起他们社区广场上这支小型歌唱团。“他们基本都是退休职工,这些歌曲可以说是伴随着他们成长,现在唱起这些歌不仅是一份回忆,更能激发健康向上、乐观大度的生活态度。”
庞主任说,他们还特意组织了以退休人员为主的30人合唱团,专门练习唱红歌,给党庆祝90周年生日。
记者了解到,和器材厂一样,中华小区、国棉一厂等多个社区,都有自发组织的红歌合唱团活跃在小区,丰富着市民的生活。
有快乐 你就尽情“唱”出来
她们在“唱响咸阳”中获得银奖,她们活跃在各种晚会和活动中,她们都是清一色的女成员,她们平均年龄55岁,她们也许是咸阳市唯一一个女子合唱团。这支由30多名女性组成的合唱团对红歌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怀。
4月20日下午,在市图书馆12层活动室,记者见到了这支特殊的合唱团。吐字清晰、音准到位、声调变换流畅、真假嗓音协调恰到好处,随着音乐,姿势变换万千,仅一曲《回娘家》,就让记者对她们刮目相看。
“无论在那个年代还是在如今,听到红歌时就非常激动,这些歌能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鼓舞大家的生活热情,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合唱团张风群团长说,她们每星期在这里唱两次,每次大概两个半小时。合唱团成员们对歌曲的热爱甚至让她感动,有一次电梯坏了,停了一个星期,大家为了不耽误唱歌,就爬了一个星期的楼梯,12层啊!
“唱红歌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锻炼了身体,更抒发了一种情怀。”八厂的侯宝玲阿姨说,即使在做饭时也不会闲着,一边做饭一边唱两句红歌开开嗓子。
一首《好日子》,将50多岁的董居梅阿姨优美的嗓音展现得淋漓尽致。4月21日上午,家住一厂的董阿姨又拿起自己心爱的麦克风。从小董阿姨便被红歌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她说,虽然自己是一名纺织工,但是为了满足“红歌瘾”,在上世纪90年代时,她就购买了VCD,从那之后她每天下班回家都会拿着麦克风开唱,乐此不疲。
现在唱歌的地方多了,有时也会去厂门口的小花园,或者在广场上和大家一起唱,很多人围在一起放声高唱,更有气氛和感觉。唱着开心、舒服,每天的日子也都感觉美滋滋的。
学校篇
中小学 别样的红歌高声传唱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与以往激昂雄壮的合唱不同,这些声音更多透着稚嫩。4月20日下午,彩虹中学上百名学生一遍遍放声高歌,为即将开始的红歌比赛做最后准备。
彩虹中学团委书记任鹏程告诉记者,这次红歌比赛,是由秦都区团委、区教育局、区文体事业局共同举办的,辖区有14所中学参加。
“没想到学生们的参与热情非常高,已经练习了两个多星期。虽然这些歌曲对现在的孩子来说有些‘遥远\’,但是易懂的歌词、激昂奔放的旋律,以及唱出来时的那种酣畅淋漓,很快就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热情。”
“虽然听得少,但是还是有接触的。比如从电视上、教科书上,老一辈的人也会给我们讲。”彩虹中学初二一班的卫雨晨告诉记者,同学们都挺喜欢唱红歌,除了每天下午40分钟的集体训练,他们自己还利用课余时间唱《映山红》、《浏阳河》等其他红色经典歌曲。“这些歌曲旋律优美,歌词健康向上,也便于记忆,我们唱起来也有很别样的感觉!”
想唱就唱!我最响亮!
如果您对红歌也有着特殊的情怀,那么不妨走出家门,敞开心扉,放开歌喉,和我们一起让歌声飘扬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申谨源实习生吴萍)4月21日上午,省委经济委员会、民建咸阳市委员会、市工商联合会、市民营企业家协会联合举办《当前金融形势暨民营企业融资途径》报告会,邀请西北大学博士生导师王满仓教...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