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办,一个城市中最基层的政府机构,一个处理居民日产起居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的最小单元。但也许就是有这么一个“小角色”对社区居民的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监督及宣传教育,才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惬意和舒心。
本报记者 马元聪 实习生 闫海 文/图
这是一个拥有常住人口6.9万人,流动人口2万多人的街道办,它位于咸阳市的城郊,辖区内有4个单位型社区、6个板块型社区。从建立党员议事会到社区居家养老再到邻里互助……一系列挖空心思的改变和对居民的贴心服务,换来的是居住环境更加舒适、舒心,老百姓的业余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这就是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一个小小单位的不俗表现。
【党员议事会】
“党员议事会就是我们小区党员的家”
谈起渭阳西路办事处的“党员议事会”,这里的工作人员就有一种自豪感,因为它的成立无疑在解决物业公司和业主委员会之间这种常常难以调和的矛盾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了解到,2008年冬,渭西办嘉阳小区物业公司与业主委员会之间为收两间门面房租金产生矛盾,而且矛盾不断升级,以至于最后双方拳脚相向。当时,街道党工委书记张选奎立即召集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业主委员会和部分居民党员代表等各方利益代表,让大家各抒己见,把心里话当面说出来,经过详细了解后,街道党工委从着眼大局着想,统一思想认识,提出了各方均能接受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也就是从这件事开始,张选奎发现,以社区党建为突破口,建立一个沟通机制——社区党员议事会,这样使基层党员为主导,让社区居委会、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和居民代表,就社区建设中的一些公益性、突发性、群体性事件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然后,因势导利,达到共赢。这种形式,既能在居民和居委会、党组织之间起到桥梁沟通作用,又能在居民区“三性”(公益性、突发性、群体性)事务中起到智囊团和帮手作用。
3年多的坚持,使党员议事会在社区中充分发挥了作用。住户与物业之间互不理解,居民认为所住小区绿化环境不好,文体器材更新不及时,没有像样垃圾桶,垃圾裸露在外等等,只要是社区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就是党员议事会先知、先议、先决的事情。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办社区党员议事会共收集党员意见164条、建议137份,列入提案78项,一批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老大难”问题陆续得到较好解决。“社区党员议事会不仅解决了老百姓的烦心事,还把党员推上了发挥才能的舞台,让社区党建有了抓手,使我们的社区工作多了一个组织,多了一个帮手,工作起来得心应手。”谈到党员议事会给社区党建工作带来的好处时,嘉阳社区党支部书记苟先进深有感触地说。
【居家养老】
“家里有困难,打个电话,社区就有人来帮忙”
“家里有困难,打个电话,社区就有人来帮忙解决,连医保、社保都有专人上门办理,住在这里让我这个孤寡老人无忧无虑。”谈到社区居家养老全方位服务,家住渭西办七里铺社区的70岁老人王秀芳逢人便说。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立足小社区,放眼大社会,让社区居民居家养老安心舒心,全面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是他们始终的目标。
从2007年开始,渭西办针对辖区老年人增多,儿女不在身边,无人照理的现状,积极探索,大胆创新社区“居家养老”工作新机制,组织专人对辖区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全面摸底登记,按照老人年龄、经济状况、身体状况、所需服务等内容,逐户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分类建立档案。对辖区“三无”(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老人按程序为其申请低保;对年龄在90岁以上老人办理高龄老人保健费;对生活特别困难的老人,发动社会力量给予救济。目前,全办已有35户特困老人享受城市低保,有8位老人享受高龄保健费,并有10户富裕家庭与贫困老人结成帮扶对子,辖区贫困老人的基本生活基本得到有效保障。
与此同时,对辖区内体弱多病的老人,渭西办各社区多渠道、全方位开展社区老年人按需上门服务。中华社区联系社区周边超市、卫生服务中心、家电维修等服务站点,制作了“居家养老便民服务卡”发放给社区老人。嘉阳社区为老人发放了社区自制的便民服务卡和健康优惠卡,住院治疗享受10%的优惠,并为老人不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一些行动不便的居民,他们甚至组织社区医疗卫生服务队,上门为老人义诊。
社区工作尽是一些婆婆妈妈的事情,要做到精细化服务,仅靠居委会主任和几名委员的工作力量还远远不够。近年来,渭西办在选强配强居委会主任的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志愿者服务作用,组织招募各具特色的志愿者队伍。2007年渭西办与咸阳师范学院建立实习基地合作关系,每年咸阳师院公共管理系的60多名大学生,利用两个月时间,分组下到社区,走进居民户,锻炼自我,增长才干,为社会奉献爱心。与此同时,办事处还开展了社区志愿者注册登记服务,把辖区一些有爱心的志愿者按照职业、特长组织起来为辖区居民服务。如今,经过几年锤炼,渭西办拥有了一支名副其实的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志愿者队伍,在社区精细化服务上大显身手。
“谁家需要帮忙,我们志愿者就到谁家。”家住嘉阳社区志愿者王玉介绍说。他们组织了一个义务维修服务队,谁家的水管、线路等小物件出现问题,服务队就登门服务,义务给社区居民进行维修。70多岁的有法律知识特长的富安路社区马德友志愿者,经常为辖区一些老人义务写诉状,调解小区邻里纠纷。截至目前,全办已建立党员、大学生、青少年、法律和医疗5大类2136人的“社区志愿者服务队”组织志愿者上门服务1800多人次,志愿者与空巢、病残老人结对帮扶1236对。同时,他们还组建谈心小组18个,建立谈心聊天室6个,组织老年人谈心、聊天1000余次。
【邻里互助】
“社区是我家,邻里一家亲”
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随着都市生活节奏的加快,钢筋水泥结构的隔离,城市邻里关系越来越淡薄,同进一扇门,不知名和姓的现象非常普遍。
然而,恰恰只有邻里关系融洽了,才可以提高人们团结互助的意识,形成和睦相处的社会氛围。渭阳西路街道办事处以建立新型和谐的邻里关系作为构建和谐社区的切入点,创新居民互助服务新模式,大力实施居民互助工程,积极开展增进家庭亲情和融洽邻里感情的“邻里节”活动,积极开展和谐邻里趣味运动会、包饺子比赛、开辟温馨邻里支招台,为居民搭建了一个加强沟通、增强了解、联络感情的平台,使居民“因节相识、因节相知、因节相助、因节相和”。
记者了解到,从2008年到2010年,他们连续3年成功举办“渭西办邻里节”活动,先后组织开展了“社区是我家,邻里一家亲”、“邻里有事问一问”、“邻里有难帮一帮”、“邻里出门望一望”、“邻里有急助一助”、“手牵手、邻帮邻,和睦一家亲”等一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倡议社区居民走出家门,主动关心社区事务,关心邻里疾苦,相互交流思想,融洽感情,充实生活,获得欢乐,消除误解,增进友谊,为治疗城市居民“冷漠症”开出了情感“良方”,实现邻里间的相识、相知、相助,构建温馨和睦的“大家庭”。
同时,以社区文化活动为载体,搭建居民互相交流平台,先后建立了太极拳、扇子舞、腰鼓队、健身操表演队和象棋、篮球、乒乓球、书画协会,并协调多方力量为表演队和协会配发了文化体育器材,发挥团队优势,带动群众养成积极健康文明的业余生活方式。“我们虽然不是艺术家,但是老了以后有一个精神寄托。平时,大家在一块就是自娱自乐,不仅过年过节,办事处常常举办的各类活动,都给我们提供一个展示的平台,大伙心里就别提有多高兴了!”家住中华路社区的刘月霞感慨地对记者说。
【平安创建】
“警务室办到了家门口,成为我们财产的保护神”
“警务室办到了家门口,这不仅仅使大伙办事方便了,更重要的是它成为居民生命财产的‘保护神\’。”家住安居社区安居一村的师俊清大妈深有感触地说。
步入渭西办的社区,到处洋溢着详和安宁的气氛,走进一个个居民小区,呈现在眼前的一队队、一列列着装整齐的小区保安巡逻队员、巡查队员,尤其是小区门卫尽职尽责,这一切都是渭西办打造平安社区,建立震慑防范机制带来的新气象。
近年来,渭西办将平安社区创建作为和谐社区的基础工作来抓,抢抓中、省、市区加强基层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市、区司法部门资金支持,腾出办公用房用于司法、综治阵地建设,使司法、综治办公用房达到120平米的省级标准。设置了综治办公室、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调解庭等机构。在治安巡逻队建设上,全办各社区和单位分别组建了5—10人的治安巡逻队,统一配发了制式服装、警用器械。办事处还抽调干部和公益岗位人员共10人成立了治安巡逻督查队,划分3个巡查区域,定期不定期巡逻,督查指导社区巡逻队工作。目前,全办辖区共组建治安巡逻队15支220人,实现了每个社区都有巡逻队和警务室。
两年来,各级巡逻队共协查治安案件18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3名。同时,他们还不断提高技防能力,安装电子视频监控15家,安装摄像头107个。目前,全办辖区安装视频监控的单位和小区45个,安装视频头338个,视频监控覆盖面达到60%以上。
与此同时,渭西办还建立起司法调处机制,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中心,处理重大疑难的矛盾纠纷;在各社区成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站,他们依托现有的调解员队伍在各村组、居民小区、单位内部设立若干名矛盾纠纷排查信息联络员。目前,全办共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站13个,矛盾纠纷排查信息联络员185人。实行办事处每半月、社区每周一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坚持在节假日前、重要会议庆典期间以及其他敏感时期集中开展纠纷排查活动,实现矛盾纠纷“第一时间获知、第一时间调处”。
去年4月的一天傍晚,正在七里铺社区古渡家属院隔壁打桩建高层的施工单位,由于操作的疏忽,桩杆靠在紧邻的家属楼,使两户房屋受损,受损居民情绪激动,商量采取堵路上访讨要公道,七里铺司法应急人员得知情况后及时赶到,一方面劝解居民,稳定情绪,一方面积极与开发商协商赔偿解决办法,很快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从而化解了一起群体性事件。
两年来,全办各社区调处网络共调处矛盾纠纷256件,成功调处248件,调处率达100%,成功率达90%以上。
近年来,渭西办先后被评为全国和谐社区示范单位、省级平安建设示范街道、省级民政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妇联基层组织示范街道、省级爱国卫生先进集体、省级工商联合工作先进单位等。(D)(4)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景东旭)自2009年秋季以来,咸阳教育系统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实施蛋奶工程,全市共投入资金6803万元,受益学生41万多人,占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总数的57%。2010年,为全市1776所中小学蛋奶工程补助...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