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边江亭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防灾减灾”是维护群众利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和省减灾委的统一安排部署,围绕“防灾减灾”主题宣传周活动,站在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的高度,咸阳市各级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在全市城乡全面拉开了系列宣传培训活动。
咸阳市是自然灾害多发地区,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灾害形势愈加严峻,防灾减灾任务愈加艰巨。特别是2008年的“5·12”地震以来,咸阳市先后发生了地震、暴雨、洪涝、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31次,造成442万人次受灾,倒塌房屋38603间,损坏房屋56796间,紧急转移安置3.6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92万亩,直接经济损失36.35亿元,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巨大损失。目前,咸阳市紧紧围绕意识、预案、载体、能力等方面,健全了防灾减灾工作体系,建立了减灾工作机制,制定了灾害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加强了社会减灾公共设施建设,开展了减灾宣传教育,城乡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综合减灾能力不断提高,形成了“指挥灵敏、预警及时、处置高效、保障有力”的综合减灾工作体系。
近年来,咸阳市先后共投入38105万元用于灾民救助和灾后重建;重建房屋13042户37419间;修缮房屋20906户56796间;发放各类救灾物资合计680万元;65万人次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救助。
广泛宣传——舆论保障打牢根基
防灾减灾宣传活动是提高自然灾害救援水平和增强公众应对自然灾害能力的重要举措,开展“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可以唤起社会各界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高度关注,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广泛普及灾害自救互救知识,深入推进各级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在开展防灾减灾活动中,咸阳市各有关部门和县市区思想高度重视,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媒体,通过开设专栏专题、刊发评论文章、播发公益广告、举办专题展览、组织街头咨询、张贴海报标语、印发科普读物等形式,向公众介绍灾害常识、防灾减灾知识、自救互救技能,大力宣传开展防灾减灾活动的重要意义、政策法规和科技知识,及时跟踪报道全市防灾减灾活动的开展情况,全方位做好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提高宣传效率,营造浓厚舆论氛围,扩大“防灾减灾日”影响。各级新闻宣传部门更是认真拟定宣传方案和提纲,组织相关媒体大力宣传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防灾减灾工作理念,全面介绍咸阳市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增强防范处置自然灾害能力的重大政策措施和重要工作进展,重点普及防灾减灾有关法律法规和科技知识,为“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活动开展提供有力的舆论保障,真正使防灾减灾工作和各种公益活动走进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据不完全统计,咸阳市各主要新闻媒体关于防灾减灾方面的宣传报道多达30篇(次);举办现场宣传教育社区活动18场次;悬挂各类横幅标语900余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6万余份;制作防灾减灾知识专题展板300个;举办知识讲座2场次;开展演练活动8场次;真正做到了电视里有影、广播里有声、报纸上有文,掀起了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热潮。
强化组织——各方联动提升能力
全市“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周活动,是由市民政局牵头,会同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在具体工作中,咸阳市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抓紧细化完善方案,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逐项抓好防灾减灾工作落实。市委宣传部加强了对有关新闻媒体的组织协调,确保“防灾减灾日”宣传报道工作有序开展。各县市区政府不断制定完善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活动方案,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保证经费,确保防灾减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同时,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和加强各项活动的安全工作,严格执行消防和大型活动治安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确保各类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处置。结合“防灾减灾日”主题宣传活动,各县市区和有关部门进一步做好当前防灾备灾各项工作,深入查找灾害风险隐患的防灾减灾薄弱环节,制定落实整改方案,完善和强化各项防灾减灾措施,有效应对各种自然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重在培训——意识把关筑起堤坝
做好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和应急演练是一项功在当前、利在长远的大事,咸阳市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进一步提高群众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力求做到“平时重演练,灾时无伤亡”,构建平安和谐咸阳。咸阳市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经常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深入城乡社区、学校、厂矿等基层单位,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教育活动,重点普及各类灾害基本知识和防灾避险、自救互救基本技能,并加强“减灾示范社区”建设,推动基层社区防灾减灾知识的普及和技能提高。各级教育部门还组织中小学普遍开展防灾减灾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应急演练、专家讲座、观看展览和专题片等方式,讲授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深入推进防灾减灾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进书本工作,切实提高广大中小学校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同时,以“防灾减灾日”活动为契机,咸阳市还组织开展了防灾减灾业务研讨和培训,并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多发易发灾害风险,针对监测预警、抢险救援、转移安置、应急保障、医疗防疫等重点环节,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广泛组织开展预案演练活动,切实增强干部群众对预案掌握和运用能力。
组织活动——行动引导全民应对
今年防灾减灾日的主题是“防灾减灾从我做起”。为了牢牢把握活动主题,力争让更多的城乡群众和社区居民认识各种灾害的危害,树立防灾减灾意识,知道为什么要防范灾害、怎样防范灾害,真正做到防灾减灾知识“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家庭”,不留盲点,不走过场,市级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省上要求,紧紧围绕主题,创新形式,有针对性地动员每个公民关注身边的灾害风险,积极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增强防灾减灾意识,使整个活动得到扎实有效开展。组织广大干部和群众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与他人分享一次避险经验、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普及防灾减灾知识。结合全市开展“三为”创先争优主题实践活动,组织相关部门,重点排查了居民住房和学校、医院、厂矿等各类公共场所的风险隐患,及时进行治理;认真组织开展“防灾减灾日”系列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新闻媒体开展了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大中小学校防灾减灾主题活动和防灾减灾避险逃生演练;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电视台制作播放了防灾减灾专题节目;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组织开展了赴重灾县公益性慰问演出活动等;各县市区结合当地实际,组织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组织、社区家庭等,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防灾减灾活动。同时,由市政府牵头,协调各个相关部门,以咸阳市发生5.9级地震为假想背景,组织开展了厂矿、社区、医院、乡镇、学校和公共设施受到破坏等六项应急预案启动演练,通过此次全方位大规模立体式的应急演练,达到了熟悉方案、锻炼队伍、增强意识、提高能力的目的,在活动中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避险自救的基本技能,努力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的良好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宋超)5月15日下午3点40分,在咸阳桥中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自南向北行驶的59路公交车与一辆面包车相撞,造成面包车前部部分损毁,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记者在事故现场看到,面包车右前灯已...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