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果畜菜优势特色产业。图为具有较大辐射带动与示范效应的武功大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近年来,全市各级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不断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农业农村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336.1亿元,较上年增长27.6%;农民人均纯收入5056元,增长20.2%。
优势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
按照“稳粮、优果、兴牧、增菜”思路,积极实施粮食安全、绿色果品、畜牧富民、蔬菜增收四大工程,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初步形成了关中优质小麦、高产夏玉米和渭北春玉米生产基地,渭北绿色苹果和南部时令鲜果生产基地,南部奶畜、瘦肉型猪、笼养鸡及北部肉牛、肉羊、肉兔六大畜牧养殖基地,南部设施蔬菜、沿渭清水莲菜、辣蒜、食用菌和渭北脱毒马铃薯等五大蔬菜基地。2010年全市粮食面积646.4万亩,总产222.6万吨;水果面积395万亩,总产496.5万吨,其中苹果303万亩,产量401.5万吨;大家畜存栏45.76万头,其中奶牛22.2万头,猪存栏181.8万头,羊存栏106.8万只,家禽存栏959万只,肉蛋奶总产95.8万吨,其中奶产量68.7万吨;蔬菜面积123.2万亩,总产338.5万吨。
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着力培育果畜菜优势特色产业。2010年全市种植业总产值250.7亿元,粮食作物比重为18.7%,水果、蔬菜比重为77.7%,其他为3.6%。粮食生产积极实施渭北压麦扩秋战略,扎实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全市粮食平均亩产达到340公斤;果业生产大力推行果园管理四项关键技术,着力发展中早熟苹果和特色水果,切实提高优果率,早中晚熟苹果比率调整为10:15:75,平均优果率达到78%;畜牧生产以奶牛和生猪为重点,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全市建成各类养殖小区(场)350个,配套建设机械化挤奶站311个,发展养殖专业村83个,规模养殖率达到40%;蔬菜生产积极实施设施栽培工程,着力建设南部“V”字型绿色蔬菜产业带,全力推进蔬菜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全市发展设施蔬菜42.8万亩,建成蔬菜万亩专业乡镇40个、千亩专业村215个。
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推进
坚持“发展产业化就是发展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思路,外抓招商引资,内抓培育壮大,着力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截止2010年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31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80家,建成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1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10家,建成农业部鲜活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5家,初步形成果汁、乳品、粮食、食品、饲料加工以及鲜蔬物流七大农产品加工物流企业群。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为核心,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截止2010年底,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236家,入社会员达到12.9万户,带动农户19.3万户,农产品营销产值12.8亿元,合作社逐步成为农产品销售窗口、农业技术推广载体、农民互助合作脱贫致富桥梁。农产品大生产、大加工、大市场、大流通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农业标准化进程全面加快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要求,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初步形成了有标可依、按标生产、凭标流通的农业标准化工作局面。全市累计通过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8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56个、国家有机苹果1.9万亩、国家绿色果品基地118万亩、欧盟有机认证苹果基地3200亩、国家良好农业规范苹果基地5.23万亩,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苹果)220万亩,彬州梨和兴平关中黑猪通过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和创建区域特色品牌为核心,积极实施一村一品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程,加快形成区域板块经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全市共建成一村一品达标示范村789个,其中省级示范村555个;建成省级一乡一业示范乡镇31个、一县一业示范县3个。2010年示范村主导产业比重达到82%,农民人均纯收入6648元,培育形成了“雅虎”大蒜、“井冠”莲菜、“莽塬红”红薯、“苏绘”手织布等一村一品知名品牌。
农业机械化实力显著增强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局,紧密围绕现代农业生产,推动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在三原建立建成西北地区唯一的“全国农业生产机械化示范县”。以农机项目建设为抓手,落实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加速提高农机设施装备水平,2004年以来争取落实农机项目资金2.2亿元,扶持农民购置各类新型农机43282台部,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农业机械41万多台件,农机总动力达241万千瓦。以“三夏”、“三秋”农业生产为核心,充分发挥农机公共服务职能,2010年完成机收作业360万亩,机播作业510万亩,机收和机播水平分别达到86%和88%。以创新农机经营模式为支点,引导农业机械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全市现有各类农机服务专业户6.4万户、服务组织127个,农机专业合作社42家,年农机经营总收入达10亿元,以农机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农机大户为龙头,中小农机户为基础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哲民李鹏)6月份以来,为了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开展了用人单位遵守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专项检查活动。两个月来全市共检查...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