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时下,学习领会十七届六中全会成为热潮,文化的基础地位以及作用被人们所热议,国家能以执政兴国、文化复兴的高度进行战略性部署,实乃文人之幸、民族之幸、国家之幸!
文化到底是什么?传统的概念是一个个体或群体的学识、道德、修养、价值观、人文等等,而现代的含义很广,也是包罗万象的,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就咸阳来说,恐怕也是不一而足的。
咸阳是文化大市,尤其大秦文化是独一无二的,但让人能想起咸阳秦文化符号元素的,却寥寥无几,这种既富有又匮乏的窘境说明,我们的文化资源缺少地下的变到地上,沉寂的没有被激活,缺少再发现、再利用的文化习惯,使得我们的文化发展被牵住了一只脚。
巴黎把服装做成了一种文化,成为世界“服装之都”。维也纳是世界“音乐之都”,而罗马用建筑,洛杉矶用电影,充分展现了城市的个性魅力,就是因为用足用活了自己的文化特色。
我们常常以文化积淀深厚而自居,可实际上,只是在啃着前人所创造的文化食粮,许多本就熠熠生辉的东西被抹去了光芒,许多具有重大意义的文化产品被搁置,许多文化资源还未挖掘、开发就已经夭折……说到底,是一种文化的不自觉、不自信、不自强在作祟,犯了坐吃山空、不思创新的坏毛病。
而有人认为文化其实是文化人的事情,干不好谁也别怪,但仔细想想,时下流行的“穷文化、富地产”,虽有戏谑的成分,但也折射出文化人的窘迫,一个群体尚且如此,那么他们的事业有如何能推陈出新呢?再譬如,随着城市的发展,咸阳像工人文化宫、电影院等一些公众文化服务设施已经退化或消失,让大众失去对精神文化的汲取场所……所以对文化人才的重视、对文化事业的投资、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对文化体制改革的再深入等等,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文化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群体的事,它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享受的一项长期性系统工程。而现在国家已经谋划大繁荣、大发展,咸阳该怎么做,做些什么?是所有咸阳人该深深思考的时候了。(C)②
*本版照片由本报记者 李军朝 刘伟 摄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军朝)近日,秦都区钓台办组织机关干部为今年9月份遭受洪涝灾害的群众捐款,现场捐款5050元。今年9月份以来,咸阳市出现大范围、高强度、持续性的降雨过程,引发暴雨洪涝灾害,钓台办6个村5000...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