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唐凯)夫妻二人倾尽积蓄购买了一套二手房,不想却是死过人的“凶宅”。随后,市民李先生以隐瞒“凶宅”真相,违反“公序良俗”为由,向咸阳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仲裁撤销购房合同,返还23万元房款以及赔偿精神损失、买房损失等。近日,咸阳仲裁委员会对这起买卖纠纷作出裁决,撤销双方买卖合同。
2010年底,在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介绍下,李先生夫妇看中了一套位于市中心的房子。通过与原房主刘某沟通,李先生夫妇用省吃俭用积攒的23万元积蓄一次性付清了房款。一个星期后,便喜气洋洋地乔迁新居。
然而不久,夫妇俩从一邻居处得知,他们买的房子里曾经死过人,而且是非正常死亡。通过在街道、社区、小区物业证实,李先生夫妇确认自己买的房子在3年前确实发生了死亡事件。从此,夫妇俩经常被小区的人指指点点,无法正常工作和生活。
夫妇俩不堪心理折磨,找到中介和原房主刘某,要求退房。但中介公司却一口否认他们知道真相;原房主刘某也称不退房,建议李先生把房子卖掉再重买。“我不会再去欺骗其他人。”李先生夫妇说。今年8月,在多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夫妇俩向咸阳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咸阳仲裁委员会最终裁决,被申请人刻意隐瞒了一些事实,这个事实对于申请人决定是否购买房屋具有重大影响。因此被申请人没有如实告知的行为,违犯了《合同法》的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合同法》总则“不道德、有伤风化、违背公序良俗的买卖合同可视为无效”的规定,隐瞒“凶宅”真相可以认定为违反“公序良俗”。据此裁定,双方签订的买房合同无效,被申请人应返还申请人23万元买房款。对于申请人提出的精神损失,买房损失等其他诉讼要求,不予支持。(D)(4)
新闻推荐
11月5日,杨凌农高会咸阳市展馆展出的礼泉肖山御石榴吸引众多客商和参观者围观。本报记者何建虎摄11月5日,杨凌农高会淳化展区一名女孩在展示“农高会”字样的苹果,吸引众人的目光。本报记者何建虎摄...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