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琼
去年以来,全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建成“四强三领先”西部强市目标,深化统筹科技资源改革,全面实施“12351”科技创新工程,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已成为推动咸阳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力。
狠抓科技项目培育
咸阳市始终把实施科技项目作为科技工作的有力抓手,以科技项目培育带动产业发展。积极争取中、省项目,共征集市级科技计划项目562项、市级重大科技专项57项。目前,已经市专家组进行了评审。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53个、省火炬计划项目9项;省工业攻关项目、成果推广项目、生物医药、新材料等计划项目22项;省统筹科技创新工程计划项目12项;省统筹科技创新工程计划地方重大专项1项。
完善创新体系
认真实施《“12351”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先后多次召开全市科研院所长、科技专家座谈会,听取对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建议,印发《咸阳市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管理办法》、《咸阳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认定管理办法》、《咸阳市重大科技专项管理办法》、《咸阳市科技型企业管理办法》、《咸阳市创新型企业管理办法》、《咸阳市十二五科技计划体系设置》、《咸阳市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管理办法》、《咸阳市科技与金融结合推进计划管理办法(暂行)》、《咸阳市重点新产品培育计划管理办法》等政策规定。截至目前,已经培育认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5家,其中省级14家;培育认定市级创新团队31家,省级2家。
依托科技园区及特色产业基地等载体,培育、孵化中小企业形成产业集群。联合市工信委、市总工会开展市级创新型企业试点活动,对试点的28家试点企业进行评估审查,22家试点企业达到市级创新型企业要求。目前,全市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级创新型企业9家。制定《咸阳市向中小企业选派首席工程师管理办法》,确定咸阳市首批工程师25人。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动态管理,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企业认定,参与复审高新技术企业46家。目前,咸阳市高新技术企业78家,民营科技企业1780家。
作为全省首批“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市”,咸阳市高度重视科技与金融结合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增强科技贷款信用担保平台服务能力,2013年,咸阳市创新融资投入方式,将科技信用担保公司注册资本增加到4.5亿元,并按照放大10倍的贷款担保要求,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45亿元企业担保贷款;与国开行、农发行、建行等共14家金融机构签订联合开展中小企业贷款担保业务的合作协议;依托市科技信用担保公司,成立市科技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为种子期的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下转A2版)
新闻推荐
指导医生:咸阳市中心医院皮肤科医师段强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皮肤黏膜感染性疾病。过去的观点认为,带状疱疹是不传染的。但是,近年来国内外临床观察发现,带状疱疹还是具有一定...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