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樊琼
文化是城市的“根”和“魂”,是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力。2013年,咸阳市坚持以建设文化强市为目标,紧紧围绕咸阳市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抢抓机遇,扎实工作,突出重点,力求实效,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市场监管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
平台搭建
文化设施日臻完善
2013年6月28日,北塬新城起步区内机器轰鸣,总建筑面积约1550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的咸阳市民文化中心地基基础工程开工建设……
去年以来,依托咸阳市民文化中心,全市争取各类资金3000多万元,开工建设6个县市区“两馆”改造扩建项目,4个综合文化镇建设工程,完成8个县市区、86个镇、2017个行政村“农村广播应急网”建设工程设备安装准备工作。
同时,全面完成了三个重点镇综合文体中心建设和5.3万套“户户通”安装。并不断改善两馆一站基础设施条件,增设服务项目和内容,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公益服务水平,全市“两馆一站”已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开放率100%。市图书馆免费接待读者26万人次,举办各类公益活动24场;市群艺馆免费向社会培训书法、摄影、音乐等各类艺术人才5000余人(次),举办各类专题讲座13场(次),对农民工子女培训11场(次)、近1000多人(次)。
文化产业不断壮大,全市文化企业签约30多亿元,东方帝王谷等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涌现出秦都华夏农业生态文化产业园、关中苏绘手工艺文化产业园等一批区县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区,袁家村关中印象体验地等区县文化亮点吸引全国游客800多万人,实现效益2.8亿元,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普及城乡
文化大餐惠全民
嬗变,源于发展,文化活动之变,让群众的文化大餐更加“美味”。
去年以来,咸阳市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组织举办了春节、元旦、国庆等重大节日群众文化活动300余场,参与演职人员3000多人,参与活动群众20万余人次。
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送文化五进”活动,在车站、小区、广场、街道等公共场所免费发放春联5万余副,组织咸阳市多名书画艺术家开展送书画下乡活动5次,创作作品300余幅,把文化惠民的温暖送进千家万户。
积极组织举办了陕西省第三届农民文化节咸阳分会场演出活动。全市农民才艺展示演出300余场次,展出农民自创美术、书法、摄影、雕塑等作品100余幅,挖掘民间艺人30多人,三个剧目获得省主会场演出优秀剧目奖,有力推动了咸阳市农民文化活动的繁荣发展。
打造精品
文艺硕果满枝头
发挥咸阳“名城名都”、“名人名作”、“名业名品”的文化引领和宣传效应,加强对文化传统、红色经典等重点题材的扶持引导……
去年以来,咸阳市联合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电影《旅行离婚》、《你是我的风景》。新创作新编历史剧《白居易》、秦腔剧《春上五陵原》等多部好作品,联合长影集团成功举办电影《城市门》首映式。长篇小说《阵痛》获得省重点文艺创作资金扶持。
文化艺术创作成绩斐然,积极组织剧作家创作《秦王与郑国》、《四家亲》等剧本16部,申请专项资金610万元。认真实施陕西省重点文艺精品工程项目,咸阳市自创的曲艺说唱节目《陕西关中八大怪》,参加第十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获得国家文化部“群星奖”。咸阳市新编秦腔历史剧《白居易》获得省扶持资金60万元。(B)⑧
新闻推荐
咸阳中学高二(12)班翁钰窗外的风呼呼吹得窗帘来回飘扬,平放在桌上的化学书被风吹得哗啦啦作响,书停在了这一页:生石灰,白色粉末状物质,与冷水会放出大量的热。——题记2012年夏季,阳光静好,盛开如花。怀揣...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