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好的风气就像空气,使大家受益而不觉,潜移而默化,润物细无声。咸阳市市民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自发布以来,市民反响积极而广泛,纷纷表示:“文明要从自身做起”、“文明就是从点滴小事做起”、“当我们用‘文明\’与否的标准考问自己的每一个言谈举止时,我们离文明城市、文明社会的距离就不远了”!
改陋习、讲文明、树新风,深入推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向纵深发展,重心就在养成浓厚的社会文明氛围。市民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体现了全体市民共建精神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唯有同心同向同力,才能为建设“四强三领先”西部强市提供强大精神力量、正确价值导向和良好道德支撑。
“知是行之始,行乃知之成”。越来越多的市民知晓市民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就应做到张口就能说得出。特别是机关、企业、学校、社区等重点人群,更应带好头,全面提升形象,重点突破,辐射开来。媒体、网站、论坛、博客、微信以及户外宣传等多种形式、多种载体、多种渠道,都要多密度、大频率渗透,以强大的社会舆论,教育广大市民自觉践行“十要十不要”,努力营造遵守文明行为为荣、不遵守文明行为为耻的浓厚社会氛围。
形成浓厚社会氛围,要在规范引导、实践养成上下功夫。实践市民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的过程,就是唤起全体市民主人翁意识的过程,是增强市民公德意识、责任意识、规范意识的过程,是维护城市形象、遵守城市管理规范、同不文明行为作斗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广大市民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形成文明习惯,落实到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只有越来越多的市民践行“十要十不要”,才有浓厚而持久的社会氛围。
“拒绝陋习、从我做起”,党政机关和广大党员干部是先锋,窗口单位是关键。要重点组织开展好道路交通不文明行为集中整治活动,加强对公交车、出租车司乘人员的经常性管理,加强公园、绿地、广场、公厕等城市公共设施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对“五小行业”、“五小门店”从业人员的文明教育,加强网吧监管,加强乱摆摊点、占道经营治理,教育引导全体市民互相监督、比学赶超,自觉践行市民文明行为,促进“十要十不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形成“一浪更比一浪高”的浓厚社会氛围。
市民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是当前咸阳市市民文明行为的“最大公约数”,市民知晓率、践行率、满意率有多高,这个“公约数”就有多大。我们要最大限度地实现这个“公约数”,就要努力使人人知晓、人人践行、人人叫好,方能不断累积、增添正能量,培育、形成浓厚而持久的社会氛围!(B)⑦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桦实习生王甜甜)全市文明行为“十要十不要”宣传教育活动启动后,连日来,引起全市各大社区居民的广泛讨论和关注。长虹小区居民王献泽说:“文明行为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社区的物业人员在社...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