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日前,卫华市长带领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市区部分公共服务窗口单位有针对性地进行调研,要求加快搭建服务平台,提高服务效能,创新服务机制,下功夫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使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更便捷、更舒心(见5月17日《咸阳日报》A1版)。仆以为,卫华市长这番话,切中目前一些部门联系群众工作之肯綮,击中眼下一些单位服务群众工作之要害,应认真贯彻落实。
“最后一公里”,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后被引申为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的而且很关键、很困难的步骤或环节。长途跋涉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亦然。譬如,为群众实施“安居工程”,征地、规划、修路、建设、照明等工作做得很扎实、很到位,唯有供水这件“小事”没做好,就会影响群众按期入住。
“最后一公里”,听起来似乎微不足道,看起来好像非常渺小,但它却往往决定事情的成功与失败、决定群众的拥趸与非议、决定政府的形象与声誉。所以,千万不能因其“微”而视而不见,也不能因其“小”而见而不为。
“最后一公里”,与古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相近,均言“末路之难也”。就是说,事情越是接近成功,越要集中精力,认真对待。不然,就会“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也就会“弃垂成之功,陷不义之名”。
“最后一公里”,说到底,就是要求人们做人、做事、做官要“善始善终”。相形之下,“善始”容易,“善终”难。“难”就“难”在“善终”要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和支配。所以,先哲从纷繁复杂的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一句经典名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意思是说,做人、做事、做官没有人不肯“善始”,但却很少有人能“善终”。仔细体味此言,觉得其中的确蕴涵了深刻的哲理和警示。
眼下,要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求更高、更严了。为什么呢?因为这要求各级干部不仅要有正确的“三观”,还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就是说,能不能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检验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否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试金石。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好联系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呢?总的要求是,要以目前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具体地讲,就是要全力做好便民服务平台搭建工作,在“减、零、加”三字上狠下功夫。“减”,即努力做好权力下放和服务项目整合,加快推进便民服务“一号通”、“一卡通”等工作;“零”,即加快建设网上政务平台,全力推进公共服务零距离、群众办事零障碍;“加”,即加快便民服务中心的论证,有效整合资源,解决分散的问题,使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要着力提高公共服务效能,加强队伍建设,优化服务流程,强化服务监管。要以行政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做好顶层设计,破除部门利益藩篱,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断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B)⑦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实习记者刘亚茹)5月25日下午,咸阳市中心医院“陕西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在市中心医院举行,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著名泌尿外科专家、台湾阳明大学终身荣誉教授张心湜...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