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景东旭
崔光华,渭城果子市小学一个普通的教师。
前些年,崔光华的丈夫在中央电视台工作,希望她去北京,费尽周折为崔光华办好了去北京《中国质量报》工作的手续。就在她准备和学生告别,走进自己熟悉的教室时,只见黑板上写着:崔老师,我们爱您,请您留下来!学生们又全体起立,用稚嫩的声音齐声说:“崔老师,请您留下来!”接着,坐在第一排的学生走上讲台,向她深深地鞠了一躬,说:“老师,对不起,以前我作业写得太乱,您让我写整齐,我总是不改,从现在起,我改,但请您留下来……”话未说完,崔光华已泪流满面,家长们也纷纷前来请求她留下。朋友们却纷纷劝她“别傻了,去北京吧”。一边是锦绣前程,一边是相伴三年的学生,她心如刀割,难以取舍。可当看到孩子们纯真的眼睛,听到孩子们朴实却又感人的话语,崔光华最后决定留下来。最终,她非但没有去北京工作,相反她的丈夫放弃了中央台的优厚待遇,回到了咸阳,好多人听到这件事都为她惋惜。
言传身教,用自己的品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成为品质高尚的人。工作中,崔光华常说:“教师不仅要让孩子学好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孩子学会做人,迈好人生的第一步”。因此,在悉心教给孩子丰富知识的同时,她又花大量时间教孩子做人的道理。她首先要求孩子做人要诚实,每次上课、每逢周四开班队会,她总要结合课文和具体事例,教育学生诚实守信。遇到个别学生撒谎,她从不在班上公开,给出机会,悉心引导孩子做诚实人。崔光华所带班级在全校各种比赛中屡屡夺魁,其他年级个别学生出言难听,学生反映到她那里,她却教育孩子要大度;同学之间有时为互借学习用品而闹矛盾,她教育学生不要斤斤计较。有的同学看别人成绩超过自己,情绪低落,她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成绩不足;学生遇到挫折,她让学生先从自身找问题,然后对症下药,完善自己,从而在以后的机会中再努力争取。她带出的学生,个个团结友爱,心理健康,思维敏捷,朝气蓬勃,所带班成为全校最具活力、学生品行最好的班级。
她常常带着极大的热情对学生进行家访,与学生一块做游戏、交朋友,对每位学生的思想脉搏摸得一清二楚,谁有什么困难,谁思想上有什么疙瘩,都能及时细致地做好思想工作,千方百计为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安心学习。她班上有位早产儿,智力比同龄孩子差许多,9岁才上一年级,许多人都劝她把这名学生放到特教班去,可她说:“人生来平等,应该用平等之心对待他。”为此,她在班内开展了“和善待人,互相尊重”的主题班会,不会扫地,手把手教他,没人和他玩,崔老师带他去和同学一起玩。上课有意叫他发言,吐字不清同学哄堂大笑时,她认真纠正,长久以来,学生们也模仿老师的样子去对待他,教他一字一字正确的读音,一句一句说完整的话,在集体中,孩子感受到了家庭般的温暖。几年下来,孩子的表达能力,生活自理能力都和正常的同龄学生不相上下了。家长感动地说:“崔老师,有了你的帮助,我们对孩子的前途充满了信心。”
有人说:“不做‘无冕之王\’,而当一个‘娃娃头\’,简直太傻了。”崔光华总是淡淡一笑,平静地说:“当好‘娃娃头\’是我无怨无悔的人生选择。” (E)②
新闻推荐
在近日召开的市委工作会议上,市委提出以教育实践活动推动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并要求做到“四个结合”,其中第二个结合就是“与整治城乡环境结合起来”,要求在巩固前一阶段整治成果的基础上,把聚焦...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