淅淅沥沥的秋雨自中秋节前下起,连续十天还未停歇,这大概就是咸阳老人们称的秋淋了。下雨的时候,天总是灰蒙蒙的,似睡非睡,人也不由地想赖在床上躺着。天未亮,雨敲窗,叮咚叮咚,再拌上几阵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不由得引人生出几丝遐想……
室外下着雨,耳间听着雨声淅沥,手心里竟似有一丝寒气掠过。那寒气唤着沉睡的生灵,驱赶着蒙眬的睡意,思绪里又感受到威猛严厉的风神,正在悄然将夏姑娘那最后一丝温热带走。一场秋雨一层凉。一夜之间,秋便悄然而至。树叶飘下来,一叶落而知秋,夏天的痕迹缕缕湮灭于昨日的旧梦。空气中,已经有了秋凉的气息。在淅沥中听雨,似在清冷的街上感受着纯净的洗礼。雨丝是那么细、那么长,像白发仙女飘落的银丝,看上去根根分明,却又划过无痕,冲刷着年华,濯洗着生命。它是来来去去的过客,清点着故事,记录着岁月。也许几时后,明媚的阳光就会重新点燃,天地仿佛从来没有被秋雨洗礼。于是,秋雨无痕,就像曾经出现在生命中的过客,一个美好的回忆,似梦非梦,似有似无。
听着秋雨淅沥,自然感知到秋的来临。人常说秋是伤感的季节。秋风中,叶落花殉,霪雨连绵,冷风萧瑟,“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绵”。临如此景致,心头似乎会掠过淡淡的忧郁。“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过去的一些文人墨客总喜欢哀叹悲秋,把秋天比作衰情离别的象征:柳永有“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的慨叹;李煜有“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的凄清;而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更是将秋的悲凉肃杀渲染到了极致。然而,秋真的如此凄凉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那是多么壮美与开阔?秋,不是悲切的季节。遐想和唯美,才是秋的最好写照。刘禹锡的《秋词》曾为秋天作颂:“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我是很赞赏《秋词》的。不是吗?碧空万里,飞鹤凌云,自然诗情洋溢,因为这清澈明朗的秋远胜过繁华浓艳的春色。秋雨过后,天空晴朗,天高云淡,湛蓝湛蓝,秋是最美的,因为到了成熟和收获的季节。这时,庄稼和果蔬都在做最后的努力,孕育新的未来和希望,同时也接受自己一季的辉煌。这一刻,能不辉煌吗?
于是,听着窗外的秋雨,心绪已经飞到咸阳原上斑斓的秋野。即使晴天,在城里看夜空,也是要透过城市上空的雾霭去看,看到的星月也总是混浊而模糊的;而田野里却决然不同,那里是月朗星稀,月光与星星是那样的晶莹剔透,这是住在城里的人看不到的。透过夜空,仿佛回到了田野:周边一望无际的庄稼起起伏伏,高的是抽穗的玉米,矮的是开花挂果的棉花,果嫣红,蔬碧绿;远处可闻嘹亮的蛙鸣,近处细听蛐蛐与杂虫们的浅唱低吟。
秋天里最美的要数农家风光:果园里,红艳艳的苹果、黄澄澄的梨、一嘟噜一嘟噜的葡萄都炫耀在树上,诱惑着人们的心;菜园里,红辣椒如同一束束跳动的火苗,搭在架上的红豇豆如同随风拂动的红绳,黄瓜、西红柿都成熟了,期盼着人们采摘;田野里,玉米、大豆、棉花……所有的庄稼都在做最后的努力,孕育新的未来和希望,接受自己这一季的辉煌……农人们忙碌着,忙着收获一年的劳作,收获成熟的庄稼,收获充实、收获饱满。那一张张饱经风霜深皱如刀的农人的脸,挂着笑颜,藏着喜悦,犹若沐浴在秋日暖阳中的菊,自信,骄傲。从那憨实而知足的笑眼中,已能感受秋天的成熟了。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终于盼来了幸福的收成,虽非望穿秋水,却是苦尽甘来。年分四季,但春的萌动,夏的热烈,冬的静寂,都没有秋天来得温暖,来得从容,来得让人安心。即使是在这秋雨中,田园佳境中也充满着干净剔透的空气。(B)(11)
新闻推荐
咸阳市召开协办省第六届民运会工作领导小组会马俊民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报讯(记者姚坤雨)10月24日,咸阳市召开协办陕西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领导小组会议,通报了咸阳市协办省第六届民运会前期筹备工作,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安排意见,各工作组就筹备工作中存在的相...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