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的救援他都冲在一线。
入伍20年,他把人生的根基深植于消防部队的基层沃土,不怕牺牲,无私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了不平凡的业绩,演绎了一名忠诚消防卫士应有的时代风范。他就是市公安消防支队特勤中队三级警士长张念峰。
本报记者 马沅聪
张念峰,先后参加重大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3000余起,与战友一道救出遇险群众1000余人,为国家和人民群众挽回财产损失5000多万元。曾荣立二等功4次,三等功8次,先后十多次被公安部、部消防局、团省委、省消防总队、咸阳市委、市政府表彰奖励,并二十多次被支队评为训练标兵、技术能手和优秀士兵。
危急关头 他总是冲在最前沿
“作为消防战士,脚踏生死两极,命悬一线是随时都可能发生的事情。”说起自己经历的大大小小3000多次救援,张念峰说,每一次都像是一场战斗。而每每在关键时候,他总会喊出“让我来”;在困难面前,他会率先站出来说“看我的”;在危急关头,他会主动提出“我先上”。用战友的话说,“不管再大的火,再复杂的救援任务,只要有张班长在身边,我们就什么也不怕,就像有了主心骨。”
咸阳市糖酒公司仓库发生重大火灾,为了防止大火蔓延,张念峰攀上4米多高的隔离墙,扛着水枪堵截火势,当火势被压下去后,他又迅速投入到转移货物的战斗当中。当战斗结束,战友才发现他走过的地方有一道血迹,原来他在搬运物品时被破碎的酒瓶划破鞋底,割伤了脚,而灭火时他自己却全然不知;咸阳市某废品收购站发生氯气泄漏,张念峰不顾自身安危,先后数十次进入泄漏区进行侦察,并成功进行掩埋处理,而自己则因吸入毒气,一头倒在消防车旁,在医院抢救了三天才清醒;说起张念峰奔赴救援一线,冒死冲入火灾现场展开救援的事情,战友们似乎件件都牢记心头:“他就是我们咸阳消防特勤这把尖刀中的榜样,一面鲜明的旗帜,他用言传身教感召着我们。”
“把事情做到最好”是他定下的标准
“虽然,我是特勤中队资格最老的兵,其实我和大家一样,就是一名普通战士。”张念峰说,“把自己的事做到最好”一直是自己给“敬业”定下的标准。
不管是夏日炎炎,还是数九寒天,张念峰要求同志们做到的,他首先一定会先做到,一招一式、举一反三,从严要求、一丝不苟,训练场上少不了他的身影和口令。在历年部局、总队组织的多次练兵及比武活动竞赛中,张念峰作为总队、支队集训队的中坚力量,既当运动员又是教练员,带领参赛官兵苦练加巧练。从积极摸清比武程序、规则,到认真分析归纳训练重点、难点,从提前掌握各类器材使用操作方法,到不厌其烦为参训和参赛人员详细讲解训练及比武要点,并手把手演示操作,张念峰都付出了巨大心血和代价。
张念峰不仅仅在身体训练中是大家的榜样,他更是爱动脑筋和钻研,通过对各种器材装备的熟悉和摸索,结合执勤训练实际,积极参与特勤器材的创新操法,先后制定了洗消帐篷展开操、有毒液体输转操等10余套救援操法,这些操法的组训、操法程序、实战都非常严谨合理,并被拍成视频在陕西消防部队推广。同时,他利用个人所掌握的各类器材装备的构造和使用、维修技术本领,将淘汰的器材构件重新组合,修旧利废,变废为宝,累计为支队节约经费30余万元。由他研发的器材装备,消防器材装备名录中找到找不到,在实战运用中却大显身手,非常给力。
工作中的严师 生活中的兄长
“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家长里短,就爱和张哥唠叨。”战友们说,每当遇到困难,张念峰都会慷慨相助,甚至不惜将自己刚领的工资悄悄寄往贫困战士家中;部队管理出现问题,他向来都是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主动承担责任,为官兵轻装前进创造条件;火场上,他总是将战士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让死亡的阴影笼罩自己,把战友护在身后。
虽然,对于工作,对待战友他无可挑剔,但是说起自己的家庭,他总是充满无限愧疚。“我不是一个称职的父亲、丈夫,家对于我来说,更像是一个驿站。”张念峰说,对妻儿来说,半个月、一个月见不到他是习以为常的事,即使是偶尔回家一趟也是晚归早走,“儿子都快八岁了,可是我们一家甚至连张正式的全家福都没时间拍。”
他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他心里牵挂的是他的“兵”,想着的是部队的“家”。这就是张念峰,一个用消防战士忠、勇、智,呵护人民幸福生活的普通战士,一个在战斗中历练成钢,在专注中肩扛责任与担当的老兵。(B)(14)
新闻推荐
本报讯(孙铭劭记者李石)咸阳市治污降霾专题工作会议于11月17日召开,秦都区按照本次会议精神于次日上午对辖区内道路、隔离栏等进行了大冲洗。据介绍,此次大清洗活动将持续一个月。11月18日上午,在体育...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