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古渡
渭城区档案馆珍藏着由王云呈老先生保留至今的咸阳古渡繁华旧照,该照片拍摄于1933年10月25日,由渭河中心向西北取景,可以清晰看地到巍巍的咸阳城楼和渡头繁忙的船只。不禁让人感怀咸阳古渡的美景和历史的变迁。
“咸阳古渡”美景始于秦代。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咸阳城西迁到渭水驿,据咸阳地方志记载,“咸阳古渡”建筑于明嘉靖年间,咸阳渡,在治城南。明嘉靖中以舟为浮桥,岁可常通。其后冬春有桥(其费由粮赋项下开支,作正报抵,岁不得过三千元),夏春仍以舟渡。通陇通蜀,过客众多,为秦中第一渡。“咸阳古渡”为古长安通往西北西南的咽喉要道,处于十分重要的地理位置。古桥遗迹,在隐没百年后,2001年重现人间。
提起咸阳古渡,就不能不说到渭河三桥,渭河三桥包括东渭桥、西渭桥和中渭桥。咸阳古渡的遗址就位于西渭桥的附近,所以咸阳古渡也有西渭桥渡之称。汉代修建帝王陵是东西渭桥营建的直接原因,不过张骞开辟了丝绸之路后,这里已成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唐初的渡口已经车船并行,天桥上车马穿梭,晚上城门关闭,舟船开始工作,把货物摆渡到码头。码头附近建有“西市”来往于长安的商旅、马帮、驼队在这里歇脚。该照片真实印证了清末民国时期咸阳古渡依然繁华,舟船穿梭,商旅不断的情景。
咸阳古渡的消失,是历史的变迁。现在以渭河为中轴线长达100多里渭河生态长廊,成为西咸一体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正是那传说的秦代阿房宫的历史延伸么。(市档案局供稿)(B)(12)
新闻推荐
本报讯(水木)为进一步加强咸阳市作协组织建设,提高会员政治理论和文学素养,11月15日,咸阳市作家协会举办中青年作家培训会。会上,市作协副秘书长、创联部部长郭忠凯详细介绍了咸阳市作家协会机构设置...
咸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咸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