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劭 本报记者 李石
近年来,秦都区先后制定下发了《秦都区全面改善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施意见》、《秦都区渭河流域水污染防治三年行动方案》、《秦都区“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计划》等文件,确定了环境质量目标和工作任务。截至目前,该区累计关闭小造纸企业38家,拆除燃煤锅炉300余台,新建大型污水池2座。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及省上要求,该区对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项目不予审批,拒绝水泥、造纸、有色冶炼、传统煤化工等项目入住,积极推广使用消烟除尘、固硫脱硫等新兴技术,加快推进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为减排腾出空间。此外,该区严密监控主要污染源、重罚污染企业、推行燃煤锅炉“煤改气”、狠抓汽车尾气污染。全区上下全面动员,形成了合力治污的态势,辖区内生态环境大有改观。
“鱼又回来了!”在沣河采访时,一位老者的话颇具感染力,记者感受到他内心的欣喜之外,更多的是他对政府治理水污染成效的肯定。其实,自从沣河、渭河变美、变清后,回来的又岂止是鱼呢?经过三年的努力,如今的沣、渭两河已是旧貌换新颜,引来不少观景的游人,为河岸的美丽风景增添了几分人气。
提起沣、渭两河水质的变化,区环境监测科的李科长颇为感慨。他谈到,治理前沿河两岸有38家小造纸企业排污口,每天向河中倾泻20万吨工业废水,致使水质受到了极大的污染。2011年开始,咸阳市全面开展了沣、渭两河沿岸污染源达标排放专项整治行动,根据50家单位不同的污染现状,区环保局对13家单位下达了限期治理,38家单位被勒令停产。为了保证各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区环保部门建立了沣、渭两河沿岸污染源联动长效管理制度,责任到科室、到人,将责任分工内容向社会公布,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让全市人民共同参与沣、渭两河的治理,斩断了污染源,水质明显好转,逐渐恢复了生态功能。
如今,无论清晨锻炼还是黄昏散步,沣、渭两河及咸阳湖畔已成为咸阳市民的最佳去处。(H)②
新闻推荐
位于汽车产业园的“青春驿站——咸阳市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是专门致力于联系、服务青年社会组织的民办非盈利、非企机构,引导青年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目前已有12家青年社会组织入驻...
咸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咸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