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观察着气象图片,不时还要拿出纸笔进行计算。
本报记者 宋超 鹿韬
1月13日晚,记者带着疑问走进咸阳市气象局探寻天气预报产生的过程,体验天气预报员夜班的工作生活。
紧盯卫星云图 查看各类数值
当晚9时许,记者来到市气象局气象监测预报室,看到多台电脑在高速运转,每台电脑屏幕上显示的都是高空图、地面图等气象资料的图片。值班的天气预报员王英紧盯着屏幕,观察着气象图片,不时还要拿出纸、笔进行计算。“一个预报结论的得出是在大型计算机分析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得出的,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去解读,还需要累积一定的预报经验。”王英对记者说。
王英告诉记者,天气预报是通过对各种预报资料的分析进而对某一地区的天气趋势做出的预测,夜间工作主要是查看各类数值预报资料,了解高低空天气形势,天气系统的移向,查看水平面气压场,根据气压梯度确定风力,根据等压线确定风向,还要查看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测,并结合各家数值进行分析,每天凌晨5时许,根据前一天天气形势修改订正之前一天的预报结论。
“从每天晚上我们7点接班开始,就要坐在这里分析这些‘云图\’信息,预报资料涵盖国内外信息,包括高空大气高度图,地面实况图,海平面气压场图等一系列资料,常规天气一个预报员,但当天气复杂时就需要增加副班,共同应对复杂天气,有时冬季有强降雪天气过程,会启动夜间降雪加密观测,每小时测量一次雪深,降雪量,为专家决策提供参考资料。”王英介绍。
每日常规会商 得出气象结论
王英说,每天凌晨3时50分正式开始对未来12小时天气进行分析,首席预报员对未来7天天气进行分析,领班预报员对未来3天天气进行总结,得出当天预报结论。根据预报结论结合本地天气进行订正。
“我们的工作人员每天进行的小会商不计其数,遇上暴雨、冰雹等突发天气,会商更是无数。”她说,通过会商订正后的天气预报即本地天气预报并对外发布,重大天气过程还须与上级气象部门及有关气象值班预报员进行电话会商,日常的预报结果是由值班预报员直接对社会发布,重大天气过程的预报结果必须由局领导签发后才能向社会发布。一年365天天天在岗,市民可能在风和日丽的时候感觉不到预报的重要性,但是当遇到灾害天气时,尤其是雷电、短时强降雨,对市民的出行及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危害时,就能体现天气预报的价值。
保护市民安全 再苦再累也值
市气象台气象监测预报室全年轮流值班,每天早上从踏入工作室到次日交接班,一天24小时都要守在电脑前,没有任何节假日,一直践行着“一年四季不放松,每次天气不放过;用心把预报做准,努力把服务做好”的诺言。
采访临近结束,王英对记者说,作为一名气象预报员,肩上责任重大,大雾、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如果未能预报而导致重大事故,他们也将会承担一定的责任,每次遇到特殊天气,她的心总是悬着的,就怕预报得不准确。尤其是汛期,晚上整夜不睡觉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虽然工作十分枯燥辛苦,但是一想到能为保护市民生命财产安全出力,再苦再累也值得。(B)(13)
新闻推荐
本报讯(贾婧)2014年,咸阳市各级预防接种单位积极开展市级示范门诊建设。经各县市区卫生局初审、申报,市卫生局组织专家组现场验收,2015年,吴办社区服务中心、秦阳社区服务站、人办社区服务中心、秦都区...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