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存祥先生逝世已四年多了。早就想给他写一篇怀念文章,以表达我对他的尊崇和歉疚之情,可是因为诸种杂事牵绊,总未成文。今天一早醒来,一股热浪扑上心头,立即奔向书桌,铺纸拈笔。
已经是近三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居住在咸阳体育场十字一所四十多平方米的蜗居,且在顶层。每逢雨天,便四处漏雨。妻儿便慌做一团,找来几个盆子盛接淋漓而下的雨水。而我呢?那时连咸阳作协会员都不是,经常是孤影独步,破帽遮颜,一天到晚唯有读书爬格子而已。且与妻儿两地分居,一日三餐不是开水泡馍,便是方便面盐水面。盐水面自己做,比大拇指还粗。但肚子饿了,什么都是香的。
忽一日,在博物馆院子参加职称评定动员大会,由当时的市科委主任吕存祥主讲(科委主管职称评定),我埋头于膝,心不在焉地倾听。忽然很突兀地听到吕存祥提到我的名字。心想:大概又要被点名批评了,头便不由一缩。但听下去却是在褒扬我,他大概是读了我的一本小说集,受到感染,才生发了这些感慨吧?
我顿时全身热汗淋漓。因为这毕竟是照亮我生命阴霾的第一缕阳光。
我当时只有中专学历,且生来不喜巴结奉迎,执着倔强,满身的不合时宜。依照常理,很难得到领导的赏识,能评到中级职称都是惊喜了。但吕存祥却独具慧眼,破格授予我副高职称。
又有一天,市科委两位科员来到我家,了解我与妻子的两地分居情况。其时我正为了解决家属农转非户口,联系调往新疆或甘肃两地。而市科委不知何以察知此事,竟主动登门找我解决。我知道这又是吕存祥先生的关爱。不久,家属的农转非便审批下来。批文是从我家门缝里塞进来的。送批文的科员连我家门都没有进,这大概又是吕先生的叮咛。
我不由十分感动,当即赶往科委表示感谢。其时中秋节临近,我诚恳邀请吕先生及有关科室人员来我家喝茶。但他们并没有来。
这一切让我感慨万端。因为当时拉关系、走后门已成常态,而我为此未找过一次吕先生,更未送过一分钱的礼,除过他,谁又能超越世俗利害,做出这些温暖人心的好事呢!
我曾当面向他致谢。他却淡淡地说:“以你的贡献,政府应该做这些事情。我对你个人并无任何偏爱。”
1993年,我的长篇小说《热爱命运》成为陕军东征作品之一。之后不久,吕先生让我填了两张表,一张是申批“国家一级作家”,一张是申批“国务院特殊津贴”。这两张表在省上很快获批。
人生在世,有这样一位伯乐和知己,在我郁闷困窘的岁月,能透过我的许多弱点,站在另外一个角度看我,直至看穿我的实质,看穿我的独特和分量,并适时给我以帮助,真是我人生之大幸啊!
在我快写完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痛哭失声;前几年在他的追悼会上,我也是痛哭失声;高山景行,我又怎么能不痛哭失声?(B)(11)
新闻推荐
3月21日,咸阳举办首次民间业余足球冠军联赛。参赛的16支代表队,均来自民间团体。此次赛事本着健身、交友的目的,推动了咸阳人对体育,对足球的热爱。图为揭幕赛两支球队进行对抗。本报记者包鑫摄(B)(12)...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