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春遣怀八首(其六)
唐元 稹
我随楚泽波中梗,君作咸阳泉下泥。百事无心值寒食,身将稚女帐前啼。
译文:我无助地漂泊在楚泽这个遥远的地方如水流中的断梗,而你埋藏在咸阳地下已经化为泥土。寒食节到了,我什么事都不能放在心上了。因为这个时候我都不能回去为你扫扫墓,只有抱着帐前啼哭的小女儿暗自流泪了……
注释:选自《全唐诗》卷四零四。《六年春遣怀》是元稹在元和六年春写的一组悼亡诗,原作八首。
六年春:指元和六年(811)春,元稹在江陵任官时为悼念亡妻韦丛所作。元和四年(809)七月,元稹的原配妻子韦丛去世,死时年仅二十七岁。
楚泽:即云梦泽,古属楚国,故名。唐宪宗元和五年(810),元稹被贬官江陵,到楚地为官,故言:“我随楚泽波中梗”。
君:指亡妻韦丛。
百事无心:指做任何事情都没有心情。
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日,唐代常将寒食、清明合在一起过,到郊外扫墓踏青。此句意为正值寒食之日,(我却身在楚地不得至咸阳祭奠亡妻),故因思念亡妻而做任何事都没有心情。
稚女:指元稹与韦丛所生女儿,名保子,此时尚幼,故思母而啼,更助添元稹悼念亡妻之伤悲。
赏析: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诗人。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魏昭成皇帝十世孙。元稹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有《元氏长庆集》。
元稹的家庭世代读书为官。父亲在元稹八岁时去世,母亲郑氏贤能知书,善于持家。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年),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小女儿韦丛下嫁诗人元稹。韦丛嫁与元稹后夫妻感情和睦,时元稹官职低微,而韦丛与之共贫贱而无怨言,后不幸早逝,葬于咸阳洪渎原。韩愈《监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韦氏夫人墓志铭》:“其年(元和四年)十月十三日葬咸阳,从先舅姑兆。”
韦丛去世时,元稹已升任监察御史,幸福的生活就要开始,与他共度清贫岁月的结发妻子却香消玉殒,诗人对妻子有深切的思念和无法释怀的悲伤,陆续为亡妻写了33首情真意切的悼亡诗。“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和“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等在后世广为流传。(B)(13)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娟)按照安排,今年咸阳市将迎接国家爱卫办的第一次复审,为此,咸阳市抓早动快、精心谋划,于去年年初制定了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方案,明确了实施阶段、工作标准、任务分工和责任单位,启动...
咸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咸阳这个家。